昨天龍域剛對沈總下手,今天逸興娛樂就爆出這麼大的醜聞,時間點也太巧合了。再聯想到沈總的身份,衆人心裡不禁浮現出一個大膽的猜測:這該不會是傅家少爺在為老婆出氣吧?
一時間,衆人看向沈蕪的眼神更加複雜了。有敬畏,有好奇,甚至還有一絲恐懼。這位看起來溫和内向的沈總,背後不僅站着林氏集團,還有一個能量如此恐怖的丈夫。以後誰還敢輕易招惹她?
張工和另一位留下的運營骨幹更是暗自慶幸不已。幸虧昨天懸崖勒馬,要是真去了龍域,現在指不定要跟着倒黴。傅總的能量太可怕了,這哪裡是挖牆腳,簡直是自尋死路啊!
沈蕪自然也看到了新聞。當她看到那些詳實的證據和一邊倒的輿論時,心裡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她知道傅讓潮會出手,但沒想到會這麼快,這麼狠。直接将傅文博和他的核心産業連根拔起,不留一絲餘地。
不動則已,一動驚人。她既感到心驚,又有一絲莫名的安心。
周啟明也來到了沈蕪的辦公室,表情有些複雜:“沈總,逸興娛樂這事……”
“看到了。”沈蕪點點頭,“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至少外部的直接壓力會小很多。”
“是啊。”周啟明松了口氣。
“傅文博倒了,龍域那邊肯定也會有所收斂,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技術研發要抓緊,内容生态的搭建也要同步進行。”
“明白。”周啟明點頭,“股權激勵方案的初稿已經出來了,您過目一下。另外,關于内容創作者的引入計劃,運營部也拟了幾個方案。”
“好,我看看。”沈蕪接過文件,迅速進入工作狀态。
外部的風暴暫時平息,但沈蕪知道,“雅韻”内部并非鐵闆一塊。雖然原始股的承諾穩住了大部分人,但團隊成員背景複雜,既有林氏的老人,也有新招聘的行業精英,還有她這個“空降”的領導者,磨合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在所難免。
這天下午,運營部負責人李娜就找到了沈蕪,面帶難色。
“沈總,關于首批内測的内容創作者邀請名單,我和技術部的王工有點不同意見。”李娜是林氏的老員工,行事風格偏穩健。
“哦?說說看。”沈蕪示意她坐下。
“我認為,平台初期,應該優先邀請一些已經有一定知名度、内容質量穩定、風格偏向我們‘雅韻’定位的大V入駐,這樣能快速提升平台的格調和吸引力,也能給早期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李娜條理清晰地說道,“但王工認為,我們應該更側重于挖掘那些有潛力但尚未成名的新人創作者,尤其是那些在傳統文化、手工藝、生活美學領域有特色的小衆博主。他說這樣更能體現我們平台的差異化,也符合您之前提到的扶持新人的理念。”
王工,就是之前提出要離職,後來被沈蕪留下來的那位技術骨幹張工的副手,一個年輕氣盛、想法很多的技術宅。
沈蕪聽明白了。這是運營思路和技術思路的碰撞,也是穩健派和激進派的理念分歧。
李娜考慮的是快速起量和保證平台調性,王工則更注重挖掘潛力和實現差異化競争。
“王工的想法,主要基于什麼?”沈蕪問。
“他說,技術部正在研發一套新的内容挖掘算法,可以更精準地識别和推薦那些有潛力的新人。他認為,與其花大價錢去請那些已經被各大平台争搶的大V,不如把資源傾斜給新人,用技術手段幫助他們成長,這樣更能形成我們的内容壁壘,用戶粘性也會更高。”李娜客觀地轉述了王工的觀點,但語氣裡顯然不太認同,“可我覺得,這太冒險了。新人成長需要時間,内容質量也不穩定,萬一算法效果不達預期,平台初期的用戶體驗會很差,很容易流失。”
沈蕪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沉思起來。
李娜的擔憂不無道理,平台冷啟動階段,内容質量和用戶體驗至關重要。但王工的想法,也确實契合了她對“雅韻”差異化定位的設想。完全依賴大V,容易陷入和其他平台同質化競争的泥潭,而且成本高昂。扶持新人,雖然有風險,但一旦成功,就能培養出真正屬于“雅韻”的核心創作者群體。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也反映了團隊内部不同部門、不同背景成員之間的思維差異。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内部矛盾,影響項目進度。
“這樣吧,你讓王工也過來一下,我們三個一起聊聊。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需要達成共識。”
很快,年輕的技術骨幹王工也來到了辦公室。他看到李娜也在,眼神裡閃過一絲不服氣。
“沈總。”
“王工,坐。”沈蕪示意他坐下,“你們關于首批創作者邀請策略的分歧,李經理跟我說了。我想聽聽你的具體想法,尤其是你提到的那套新的内容挖掘算法,進展如何?有多大把握?”
王工一聽這個,立刻來了精神,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的算法模型、技術優勢以及對新人潛力的判斷。他顯然對自己的技術非常有信心。
李娜在一旁安靜地聽着,默不作聲,顯然對純粹的技術理想主義持保留态度。
辦公室的氣氛,再次變得有些微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