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定節目
顧從钰得知趙惜會彈古琴,瞬間笑得真誠,伸手在俞崇書記錄東西的紙上,點了點,吩咐道:“給趙師妹記上,會彈古琴。”
之後,他思忖片刻,接着道:“記……我會手風琴。”
俞崇書當即原話記錄,可寫完“我會手”三個字,他猛得頓住,擡頭反對道:“從钰,我不會手風琴啊?”
“笨……”顧從钰搶過他手中的筆,把“我”字劃掉,龍飛鳳舞地填上自己的大名,然後才解釋道,“誰說你啦,是我會。”
俞崇書愣了愣,着實是沒想到。他考慮着倆人是發小,自己幾歲開始不尿褲子,對方都知道。反之,對方卻有他不知道的才藝,這必須得問出來。
因此,俞崇書憋不住心事地追問:“你什麼時候學的手風琴?”
顧從钰回想,“有一年暑假吧?”
“每年暑假,我都找你一塊玩,隻有高二那年,跟我媽去老家探親……”俞崇書說着說着突然頓住,意識到可能就是那一年。
果然,顧從钰給了他确切答案,“就是那年,我爸看我天天閑在家裡沒事幹,便把我扔軍隊呆了一個月。我們班長有架手風琴,我跟着他學的。”
俞崇書問清楚心中疑惑,就沒再多糾結,然後想了想,在紙上也添加了自己擅長唱歌。
将衆人所會的才藝彙總後,大家又進行了激烈讨論,決定節目要在文學基礎上進行設計,可以是詩詞歌賦,也可以兼容并包,這樣才能體現出文學社的調性。
後來,有人提出,可以用音樂為背景,詩歌朗誦做開場,再唱歌,配上舞蹈,隻是這樣一來,整個主題的和諧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既調動了衆人積極性,又涵蓋面廣泛,充分展示了文學社各位的才能。
隻是具體的細節,比如音樂和詩詞選用哪些,歌舞怎麼唱跳,他們還要抽時間再定。
當先任務,顧從钰打算去找人借古琴,讓社員們散會。正好已經到飯點,衆人魚貫而出,三三兩兩往校區食堂趕。
時間過得很快,在趙惜熟悉了蔣曉藝的文章後,又聽從她的建議,去圖書館借了不少報紙,重點關注裡面報道文章的行文特點。再加上課上學習的内容,她開始大量練習。
偶爾她也會采取校園真實事迹,進行報道性寫作,比如最近在校内展開的又一次社教運動。後來稿子被蔣曉藝推薦到廣播站,得到了錄用,不久便有師姐在廣播裡念了出來。
同時趙惜也意識到,對于社教運動,個人的理解會出現偏差,導緻混淆矛盾性質。而作為寫報道文章的記錄者,不能人雲亦雲,需要看清事物的本質。
于是為了跟緊政策,避免因思想錯誤,寫出有問題的報道,她專門買了本偉人語錄拜讀。
期間,顧從钰借來了古琴,讓趙惜彈奏一曲試試。悠遠厚重的曲調,得到衆人誇贊,他們也借此激發靈感,迅速确定了各部分詩詞歌舞的細節。
趙惜除寫作練習外,又開始天天跑文學社練習古琴,忙得忘記去關注秦骁哪天回部隊。直到周末來臨,她在校門口等王嬸來接自己,卻意外等到秦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