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風’許多人在聽到這個名字時腦海中一瞬間都會浮現出一個唇角含笑,如清風朗月般的少年。但在霁月的筆下,主角的性格與清風朗月可沾不上半點邊,幼時親眼目睹何家上下五十六口人被屠,少時好友為保護他而下落不明,苦難造就了何清風過于沉穩的性格。
相較于璃月傳統武俠小說的單男主叙事,風雪不歸人采用了雙男主叙事,以何清風和顧南衣的視角展開一副江湖風起雲湧與朝堂明争暗鬥畫卷。
萬葉幼時家中也算得上藏書萬卷,其中他最鐘愛的便是那些俠義小說。他癡迷于那些主角憑借高強武藝,鋤強扶弱、行俠仗義的故事。尤其鐘愛《琅邪之鬼》,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道義,無論面臨何種困境,都勇往直前,不斷磨練和成長。
但是《風雪不歸人》和萬葉之前看過的武俠小說都不一樣,或者可以這樣說文中的主角是無能為力的。讀者跟随主角的腳步看見了食不果腹的苦難大衆,看見了怨聲四起的江湖。主角行走其中有心卻無力,跟随他的視角,萬葉似乎也感受到了主角的憤懑與不甘。
另一個主角難得的是以敵對陣營為視角展開叙述的,江湖的力量過于強大,甚至威脅到了皇權這難免會使身居高位者心生忌憚。
傳統的武俠小說是通過主角所解決的事件給讀者帶來一種爽感,至于《風雪不歸人》萬葉給出的評價是不能深看。一旦細看,就會發現主角青梅竹馬的玩伴是設計的一環,連好友的下落不明好像也在背後之人的掌握之中。
霁月這幾天被北鬥催稿催到自閉,幹脆眼不見心不煩,這幾日她一直都在躲着北鬥。然後,霁月驚恐的發現催稿的人更多了,芙蓉每次看向她時欲言又止的樣子,海龍時不時就在霁月面前晃蕩,話裡話外都是《風雪不歸人》的續集……
萬葉神情憂傷,楓色眼瞳溫柔的注視着她,“一些人認為作品是作者内心的寫照。”
“比如《克麗洛斯之夢》的作者就被楓丹無良小報爆料,本人似乎患有孤僻症,經常做出一些怪異的不合常理的行為,和書中的克麗洛斯似乎有重合之處。”
“那麼,霁月,你為什麼會寫《風雪不歸人》呢?”
拯救者以己身承他人之苦痛,心之所系,乃深沉之責也;志之所向,乃正義與公平之求也。霁月恰如一葉浮萍,萬葉也隻不過是想伸手拉住霁月,不讓她向更深的無名之處滑落,正如北鬥收留他。
這種有着拯救者心态的人霁月在過往的旅途中遇到過不少,而在某些時刻,她自身也會偶然成為别人的拯救者。
為什麼會寫這本書?這是一個很籠統的問題,面前的人神色專注,眉眼溫和的注視霁月。
雖然霁月現在還有着孩子的心态,可她确确實實已經度過了幾百年的時光了。
霁月撫上萬葉的臉龐,屬于兒童的手掌柔軟而又圓潤,她猶豫了一瞬,還是決定實話實說。明明站在萬葉面前隻是個孩童,可恍惚間他卻感覺在同一個飽經滄桑的老者對話。
“我見過易子而食的人們,那大概是在深淵戰争過後的事情了。”
“我曾跟随我的家人目睹過這片土地上的苦難,見過身患魔鱗病而痛苦呻吟的人,見過瘦弱的孩童因饑餓隻能蜷縮在母親懷裡,見過兄弟反目。”
“我也去過失去信仰的村莊,去過聽不見一絲風聲的燼寂海。距今為止,我已經見過太多太多的苦難。”
“所以,我隻是想用文字來記錄點什麼而已。”萬葉愕然的睜大眼睛,他在過往路途中并非沒有遇到過長生種,他們大多有着一雙寫滿故事的眼眸,有些立于遠處,冷淡而疏離的觀察他,有些走上前來好奇的同他探讨當世社稷之演進。但從來沒有哪一個同霁月一樣,有着一雙澄澈的、不染纖塵的眼眸。
今日海面難得無風,月光如細碎的銀鱗,随着波濤的起伏而閃爍,無數顆微小的星光在水面跳躍。萬葉想他該說些什麼呢,可任何安慰的話語在霁月厚重的歲月中未免也太過于蒼白。
像是察覺到了萬葉的心思,霁月笑道,倒是回歸了平時孩子氣的模樣,“今夜月光正好,正适合吟詩一首。”
“讓我想想碧波萬頃映清輝,月影婆娑夢自飛。點點星辰随浪舞,悠悠海韻伴潮歸。”(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