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熙帝笑容不變:“羌族能主動提出通商往來,着實出乎朕的意料。”
他的語氣有點微妙,在列的大臣們均聽出了點諷刺意味,但羌族使臣未必能意會。
“既如此,那明日開始商讨通商事宜吧,至于結兩姓之好……”元熙帝問道,“羌族想如何結這兩姓之好?”
大祁自開國以來也曾與外族聯姻,但都非和親性質,且嫁娶都有,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聯姻一般都是在國力強盛之時,這是太.祖以文字明确留下的訓誡中寫了的,越是勢弱越不能與外族聯姻。
現而今大祁國力正盛,在和周邊異族的戰事中勝多敗少,内部也無大的危機,對與外族聯姻一事,大臣們持無所謂的态度,有沒有的都行,元熙帝亦然,甚至他問出這話的語氣還帶着點随意。
“奉我王之命,羌族欲求娶大祁長甯郡主為我王正妻,懇請大祁陛下應允!”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都靜了,朝臣們紛紛大吃一驚,品級低的連忙低頭斂目,品極高的神情微變,不乏蹙眉的、冷睨的,偶有幾位偷偷觑看上座之人的臉色,不出意外地看到了一張面無表情的臉。
元熙帝眼神冷冽,逼視那大胡子壯漢:“你剛才說求娶誰?”
“回大祁陛下,我王欲求娶長甯郡主,聽聞這位郡主是您最疼愛的外甥女,如今充作公主養在宮中,我王以為我族王後堪與之相配,故命我等誠心誠意求娶,若大祁陛下應允,我族上下必尊之敬之!”
元熙帝冷笑一聲,大祁這邊的朝臣們都聽出他的怒意了:“來使可知,朕之外甥女非文氏之女,大祁聯姻可沒有以臣女為公主的。”
“大祁公主或皇室宗女身份尊貴,我王不敢肖想,所以才求娶長甯郡主的。”
言下之意倒是把他們羌族擺到了低處,讓元熙帝一口氣堵在胸口不好發作,可偏偏他們這求娶又戳到了他的肺管子,氣得他恨不能破口大罵。
“陛下,聯姻之事不急于一時,羌族使臣初來祁都,還要商讨通商事宜,此事不如改日再論?”宋慎官居禮部右侍郎,作為伯父,他當然不願自家侄女去聯姻,見陛下怒氣翻騰、幾欲發作,忙出言打了圓場。
求娶之事肯定要拒絕,但不必急在當下,過後再議才能想到合理的說法,好歹是外族來使,不能讓人家當場下不來台啊!
元熙帝深吸口氣,努力用平穩的語氣道:“宋卿所言甚是,羌族聯姻之意朕已知曉,此事容朕考慮幾日。”
“是,感謝大祁陛下!”
第一次接見就這樣結束了,羌族使團退出殿外,被人送回使館。
餘下的朝臣們大氣不敢出,個個都知道陛下此時的心情糟糕透頂,所以,先前打算乘着今日大朝會上奏的事,感覺比較麻煩或棘手的立時按下了,僅寥寥幾人說了些無關緊要的事,這朝會就匆匆結束了。
宋慎一散朝,跟上司禮部尚書趙矩告了個假,便大步朝宮外走去,明顯是要把羌族求娶侄女的事告訴家裡。宋恒在祁都外駐守,人尚在軍營,還需派人快馬前去報信。長公主那邊有自己的消息來源,應該很快就會知道了。
“這事鬧的,羌族人求什麼親啊,我記得長甯郡主仿佛才九歲,還是十歲?”
“誰說不是呢,聽說長甯郡主身子骨還弱,也就近半年才好轉?”
“長公主殿下若是得了這消息,怕得恨上羌族人吧?依稀記得長甯郡主養大不易?而且,長公主殿下隻此一女吧!”
“長甯郡主是元熙元年生人,身子骨弱也是有緣故的,你們莫不是都忘了?”
說話的官員明顯在提醒,其他人慢慢意會過來,這才想起長甯郡主出生時的特殊,那可是“四王夜宴”之時啊!
官員們相互交換眼神,很多話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他們都清楚,長甯郡主生來體弱,乃是受“四王夜宴”所累,更别說其母安陽長公主當時還救駕受傷了,有這兩重因素疊加,陛下是萬萬不可能讓長甯郡主去聯姻的。
楊文恺想到“四王夜宴”,臉色不禁一沉,他不關心長甯郡主聯不聯姻,但這事讓長公主着急憂心卻不行,看來……與羌族協商的人員和事宜,他還得多上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