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現從事自媒體賬号孵化行業的X先生提供的一則故事:
大家的身邊有沒有那種莫名其妙變得有名的人呢?又或者是你自己有這樣的體驗。
有的人就是容易出名,在影視行業流行一種名為觀衆緣的東西,俗話說,小火靠捧,大火靠命,冥冥之中也和這種理論存在聯系吧。
我不是容易成為名人的那種類型,雖然在年輕一點的時候,非常享受被所有人追捧,以及和誰都搭得上話題的優越感,現在想來也不過是我在初中高中時,在各方面表現都過于平庸的緣故。
可是在我所認識的人中的确有一位“萬人迷”類型的男生,雖然我還記得他的名字,不過這裡就簡稱他為F。
F君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學,如果論起學習成績,他也沒有表現的多好,唯一突出的一點是,不知為何,在老師們,以及同年級,甚至同城市的同齡人之間,他的名字總是莫名其妙的被人熟知。
在我所就讀的初中,學校班級被分為好班和差班,也就是實驗班和平行班,我所在的班級算是實驗班中的末位,生活在這樣一個争不到龍頭差不過吊車尾的班級中,日子算得上出奇的平靜。
可是那位f君則不同,我對他的印象止于初他曾擔任班級的宣傳委員,這個職位沒有什麼實權,初中除了文藝彙演黑闆報美術課之外的其他地方,輪不到他來施展拳腳。
唯一特殊的一點是,他的性格比較活潑,初中和高中不乏願意犧牲自己活躍氣氛的活寶,他的活潑和這相當一部分做得出位的人比較,也就算不上什麼了。
我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得知f君就是非常有名這一點。
是在體育課下課的時候有誰和我談起過吧,可能是我當時的同桌,總之我們聊着聊着話題就岔到了正在遠處跳橡皮筋的f君身上。
能和女生男生同時玩的那麼要好, F君真是不簡單呀。
不知是誰說了這麼一句。
然後有一個人就搭話,是的,我之前聽說f君在小學的時候就很出名,幾乎所有小學的學生家長都知道有這麼1号人呢。
哦,那是為什麼?
聽說是因為在同學裡面人緣很好,而且又很喜歡在舞台上表演,在小學裡面六一兒童節一次文藝彙演,單獨一個人表演小品,逗得全場的人哈哈大笑。所以家長和學生都知道他的名字。
這樣說起來,單純是他的幽默感很棒呢。他以後肯定會成為搞笑藝人吧。
說這話的人并不和f君是小學校友,這種傳聞也是他從其他人那聽過來的。
有時候就是這樣,我小學也有莫名其妙就很有名的人,不過那是一個女生,出名的原因也是因為長得很漂亮而已。
話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結束了。
我對f君真的很有名這件事情第1次産生實感,是在我父母參加完家長會之後。
我還記得當時一回家我媽就跟我說,原來f君是我們班的孩子呀。
聽到這個名字,我先是一愣,因為我并不知道我媽會認識他。
F君怎麼了嗎?
哦,沒有怎麼。不過我之前和f君的媽媽有過來往,她曾經來照顧過我的生意。後來,我在街上還碰到過他們一家人,那孩子長得真的很可愛,另外說話比你禮貌多了,你要向人家多學習一下呀。
這算什麼呀?
我當時隻在心裡這麼嘟囔。
F君幾乎是無處不在,除了我家人因為莫名其妙的緣故認識他以外,在初二的時候,新來的英語老師幾乎不用介紹,就能叫出他的名字。
F君,請你回答這個問題吧。
那段時間新來的英語老師代課,不知為何,在之前就和f君仿佛見過面一樣,什麼問題都要點他來回答。
後來,聽别人說,周圍新來的英語老師在某個補習機構教課, F君湊巧曾經去那兒上過一個暑假的補習班,就此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過f君的英語并不是很好,每次回答都沒有辦法令人滿意,可是直到原來的英語老師返班為止,他幾乎天天都出現在英語課堂的特等席上。
初二下學期,根據每過一個學期重排一次班級座位的規定,我意外的和f君成為了同桌,仔細接觸下來,他的舉止的确令人感到舒适,我們在那個學期,算是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這并不意味着我和他有什麼深層次的交往,我仍然和原來的朋友保持密切的關系,隻是日常生活中,一起去吃午飯一起去上體育課一起去,在大課間趕操,這樣無關緊要的事情,和他一起做罷了。
僅僅是一個學期而已,作為他的同桌,我切實的感受到他有多麼的出名。
從教室一直到操場這一段,不過一百米的路程,樓上樓下各個班級,各個年級他所認識的人,幾乎有上百來号,而且每一個都要和他打招呼。
而我呢,不知為何被他以懇求的口吻幫他拿着零食,書包,紙巾,這種仿佛傭人為他準備的東西。但他并不是任意使喚我,或者說如果他利用這種身份來使喚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他也不會變得這麼受歡迎了吧。
總之,在那個學期,通過他的引薦,我也算是從一個普通班級裡的普通學生,接觸到了我之前不可想象的人脈圈層。
但初中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學習,在和他同桌的時間段,我切身地感受到成為一個有名人也需要承受相應的代價。
就比如說,我完全沒有辦法在擺脫 f君的熟人,前往食堂和廁所的路上,總要比以往數10倍頻率地打招呼。
好不容易和自己原來的朋友在一起,他們也總是驚訝于我會籍由f君認識這麼多人。
你也變得出名了呀,真人不露相,最開始的時候怎麼沒有看出來呢?
我朋友雖然陰陽怪氣地說,卻也比任何人更敏感的意識到,我的成績在下降。
原本我算是班級裡面中上位次的學生,在和f君同桌後,各科的成績都有所下滑,更可怕的是我開始出現不及格的科目。
這是以前我從來都不會擔心的事情。
但 F君那邊,他雖然也會在每次考試結束後安慰我,可是大多是使用這樣的說辭。
其實如果不能考到前50名的話,大家都是上一樣的學校,有什麼關系呢?我認識的一個學姐,當年隻是差了十分而已,沒有考上市一中,現在在其他中學,發現除了最好的學校之外,其他的高中都差不多呢。
他話裡話外隐含的意思,大概是如果這種努力,沒有辦法獲得與之匹配的結果,那麼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享受不努力的快樂吧。
我直到走上職業道路才領會到運營過程中也有一個相似的詞語,叫做邊際效益。
那時候的我,在短短的一個學期之内,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