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有點不對勁,再看一眼,這他麼真是洛水才子?!】
【假的吧假的吧假的吧假的吧!我不承認這家夥是洛水才子!!總管寫的出場詩(打油詩)多少還是有點水平的,除了讓角色自報家門,詩中或多或少會透露該角色的性格、身份特點。連教書先生的龍套出場詩都為:三尺青衿一老儒,破帽遮顔過城隅。年來又學孫吳法,不許人随弟子徒。像這幾句出場詩,“朝吟暮吟苦研窮,筆落縱橫造化通。夢裡每思石渠閣,覺醒空對草堂風。”怎麼看都隻适合那種有志難酬、無所施其技的落魄書生啊,怎麼可能是我們洛水才子!】
【莫非這人是冒牌貨?如果這人真是假借名頭,憑天子對洛水才子的感觀,嘶——】
【……】
不怪讀者們震驚和質疑,一切都有原因。作者頁落歸根将正文與前傳番外分成兩本更新,《登天途》正更新的章節提到,洛水才子隕落的消息在一衆大佬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下傳遍五州。
“養成系統”幾乎是以宕機的模式把最新章讀了好多遍,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盛德二百四十八年的北風掠過漫天大雪和層層疊疊的靈幡紙錢,乘着舉國的低低垂泣聲,卷進了一片死寂的正殿。
大殿之上,盛德皇帝手捧暖爐,雙目微閉,似是在養神。大陳朝的文武百官位列兩旁,閉口藏舌,殿内一時氣氛森然。就在某位臣子張嘴欲言之時,猛聽得殿外擾嚷聲暴起。
衆臣子側目看去,卻因為急雪揉亂,難窺全貌。隻見一支浩大而雪白的隊伍,從阻攔兵卒中辟出一條血路,靜默地、緩慢地拾階而上。
僅僅望了一眼,臣子們神色微變,猶如針紮一般連忙收回視線,腦中嗡嗡亂鳴——有多少年了,從武宗之後,在黎民百姓排山倒海的呼頌聲中,一次次血與鐵蹄踏出的煌煌大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皇帝是至高無上的。
底層百姓眼中,她如同神明一般高不可攀,長生不老;她象征着權力,她代表着榮耀,她手中攬握的是中州的天下,更是陳朝的天下。
而天底下又有何人膽敢在這位皇帝面前乘駕黃屋左纛,享用着獨屬于帝王的特權?
一個名字呼之欲出,卻被所有臣子咬緊牙關咽了回去。
鴉雀無聲的大殿内,惟聞龍椅上簌簌的衣擺摩擦聲,以及臣子們繁雜紛飛的思緒!
兩百多年前,酆都的天子使其臣子孟扶搖約盟,大陳與已成鬼蜮,後改名酆都的洛京先前的恩怨一筆勾銷。這些年來兩地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如今酆都天子不顧大陳君主榮威,帶着銮駕公然入殿,豈能忍乎!
性子急躁的臣子忍不住拂袖出列,這時候他一擡頭才發現,盛德皇帝已經睜開了眼睛,雙目望着上方,仿佛在看另外一個人。然後慢慢收回了視線,隔着各色珠旒,向她龍椅之下,所有的臣子投去深深的失望目光。
臣子知道皇帝看的是誰。滿朝文武都知道她看的是誰。
是那個猶如陰霾般久久盤旋于他們所有人頭頂之上的人。
前任的帝師,洛水才子。】
有了正文最新章的烘襯,前傳段評的數量在琴琅落下的最後那句話上,一路飙升到了99+,如果不是服務器不支持顯示,句号後的數字或許更加龐大。
評論區裡讀者們激烈讨論,比起在前面一節亂哄哄地地謾罵琴琅,因為洛水才子的名氣加持,言論顯得比較冷靜,衆人各執一詞。
【假的。騙人。不然太誇張了。這可是跳出一界,回溯過往。天子持有蜃眼,将洛京一整座城池煉化成了鬼蜮,變作陽世酆都,來回試過許多次,尚且都做不到回溯本源,從過去之影中尋到合适的進入點,沒道理一個文修會做得比他更好】
【洛水為本書大反派已經是鐵闆釘釘的事了,他會時間之道不是很正常,很符合他boss氣質】
【……】
自稱是本書最大反派的神秘角色,他的一露面給讀者們帶來了很大的驚吓和期待感。琴琅和孟逢殃的互動從cg圖開始就緊緊黏住讀者們的眼球和呼吸,瑰麗詭谲,前所未見,對正文一貫仙氣飄飄的文字産生劇烈沖擊。
更令人按捺不住好奇的是,琴琅從外貌到出場詩明明是個不出衆,甚至可以說是失意、落魄的書生,但他周身散發着一股強烈的“說服力”。這股說服力來源于他舉止上的從容,言語中的自信,仿佛回溯時光對他而言不過彈指小事。
他究竟是誰?他為什麼盯上了孟逢殃?他還會對孟逢殃做什麼?孟逢殃作為前傳的第一主角,之後又會怎樣裝逼打臉此人?
琴琅的出場像為評論區多打了一泵雞血,面對每一章結束都會彈出來的投票,所有讀者迫不及待地把手指懸在“支持”上方,表示期待後續劇情,想要繼續往下看。但當他們真正按下去時,發現投票鍵為暗色,意味着今天的更新還沒結束,頓時歡呼聲一片。
【總管,我不允許任何人忤逆今天的你!】
---
洛水才子。
這話落下的同一瞬間,孟逢殃眼睛猛地亮了起來。
若是提起大陳王朝,必然繞不開的一個顯赫人物便是洛水才子。
陳太祖和陳仁宗母女開國,仁宗在位不過數年因操勞過度而亡,由其長女即位。
陳恭宗育有三女一兒,按理本該傳位長女,但恭宗個人更偏愛四女,曾多次誇獎四女,認為其最像太祖。三女、四女均有奪嫡之念,長女率先謀反,被恭宗廢為庶民并囚禁,賜死三女,放逐四女。
恭宗“意外”英年病逝後,事發情急,衆人隻得推舉年尚五歲的二子長女登上皇帝寶座。然而沖宗年幼,轉由二子攝政,被歸來的四女,也就是後來的武宗起兵“清君側”奪權。洛水才子便是在這次“清君側”中投奔了武宗。
洛水才子擅長于關鍵時刻為武宗謀劃、提醒武宗。最為出名的莫過于成就出了一條人皇大道。雖然帝王将永斷仙路,非萬不得已不得遠離國都,但一國之民都将受國運庇護,帝王可以調動國運,舉國龍氣加身,以為自身實力。哪怕是強如合體期修士之流,也不得不避其鋒芒,不敢與之相争。隻待得有朝一日削弱其國力,令人跌落帝王寶座,才敢揮劍而殺之。
不過洛水才子幫助武宗主要是在平亂前。輔助武宗成功後的洛水才子似乎命犯太歲,與鳳鳴山結下不解之緣。
他幾次進言與武宗意見不合,被武宗畫地為牢,下令永囚鳳鳴山。由于武宗年少連年征戰,加之已斬除赤龍,雖後宮衆多但無子無女,眼見恭宗一脈即将絕嗣,才下诏命洛水才子回京商議對策,擇時值十一歲、已經接管王府的恭宗之侄,未來的盛德帝入嗣大統。并封洛水才子為太傅兼太女少師。
盛德八年,相傳洛水才子因為經受不住同僚诋毀而乞骨離京,最終消失在了鳳鳴山。
——故事中的人物竟然毫無征兆地出現在了身邊。
孟逢殃陷入了短暫的愕然,愣愣地看着琴琅擺弄扇子。之前沒有仔細看,扇面雖未着色,一片潔白,看着好像并不出奇。但每一根扇骨色澤溫潤,質地細膩瑩亮,宛若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