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拖着行李箱穿過黃胖胖國際會議中心金色的旋轉門,不由得為大廳的奢華感到一絲局促。作為北京大學認知科學與經濟學交叉學科的一名普通博士生,他感到自己與這富麗堂皇的環境極不相稱。手機屏幕上顯示着剛剛收到的郵件:
"恭喜您獲得第十六屆黃胖胖全球經濟思想辯論賽的旁聽資格..."
一周前收到這封意外的郵件時,黃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運氣。這場辯論賽彙聚了全球頂尖學者,門票一票難求。而他隻是在導師的鼓勵下随意填寫了一份申請表,沒想到真的獲得了旁聽資格。
"先生,您的證件?"前台的工作人員禮貌地詢問。
黃鳴從包裡翻出打印好的确認函。工作人員遞給他一張胸牌和會議資料,其中包括辯手簡介和未來四天的辯題安排。
"今天下午兩點在主會場開始,請提前入場。"工作人員微笑道。
黃鳴簡單放置好行李後,匆匆趕到附近的咖啡館,想在辯論開始前梳理一下思路。他翻開自己深褐色的筆記本,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用筆記本記錄靈感、問題和思考。
在空白頁上,他寫下了今天的辯題:"認知偏差是否是當代經濟發展的最大阻礙?"
作為認知科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生,黃鳴對這個議題異常敏感。他的導師陳教授經常說:"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但認知科學告訴我們人有多不理性。這個矛盾正是你應該探索的領域。"
咖啡店裡,黃鳴翻閱着辯手資料。左方四位學者将支持"認知偏差是最大阻礙"的觀點:秦明遠、李成華、王海倫和張遠方;右方四位将持相反立場:杜康平、林小雨、陳光明和劉未來。每個名字後面都附有簡短介紹,都是各自領域的翹楚。
"這陣容..."黃鳴咕哝着,感到既興奮又緊張,"能聽他們辯論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
他低頭看着自己的筆記本,開始寫下一些預期:
"秦明遠可能會引用麻省理工神經經濟學實驗室的研究...杜康平或許會強調制度的重要性...我的假設是雙方最終會在'認知偏差很重要但非唯一因素'這一點上達成某種妥協..."
正當黃鳴沉浸在思考中,一個聲音打斷了他:"這個位置有人嗎?"
擡頭一看,是一位年長者,白發蒼蒼但神采奕奕,拄着一根黑色拐杖。
"沒有,請坐。"黃鳴合上筆記本,禮貌地說。
老人将咖啡放在桌上,目光不經意地掃過黃鳴的胸牌:"你也是去參加黃胖胖辯論賽的?"
"是的,我是旁聽生。"黃鳴有些拘謹。
"有趣的辯題,不是嗎?認知偏差與經濟發展..."老人啜了一口咖啡,目光炯炯,"你怎麼看?"
黃鳴沒想到會遇到這樣的交流機會,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緒:"我...我認為這個問題很複雜。從實驗經濟學的角度看,确實有大量證據表明認知偏差影響決策質量。比如損失厭惡導緻人們過度規避風險,現狀偏見阻礙技術創新..."
老人點點頭,鼓勵他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