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胖胖經濟學院大禮堂的燈光再次亮起,第一回合的激烈交鋒讓現場氣氛熱烈非凡。林教授輕啜一口烏龍茶,潤了潤嗓子。
"歡迎各位回到第十八屆黃胖胖國際辯論賽。第二回合,我們将讨論'文化霸權理論的市場機制'。"
台下座無虛席,前排就座的是來自全球各大經濟學院的教授。趙教授推了推眼鏡,向陳教授低語:"這一輪會很有意思。"
林教授繼續道:"我們經常聽到'審美标準是被歐美文化霸權所建構'的說法。今天,我們将純粹從經濟學視角分析這一現象。反方先行陳述。"
魏博士起身,她身着深藍色職業套裝,目光睿智。
"感謝主持人。首先,我想挑戰'文化霸權'這一概念的經濟學基礎。"魏博士開門見山,"從全球文化市場的角度看,所謂的'文化霸權'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效率的體現。"
大屏幕上,魏博士展示了一張全球電影産業鍊的示意圖。
"好萊塢的全球影響力源于其産業集群效應和規模經濟。根據新貿易理論,全球文化市場存在'文化折扣'與'文化溢價'現象。"她指向圖表中的數據,"2024年,好萊塢電影在全球票房份額為69.5%,較2014年的85.6%有所下降。這說明所謂的'文化霸權'正面臨市場調整。"
趙教授若有所思地點頭。
"特定審美标準(如高鼻梁、立體五官)成為行業标準,并非單純的權力壓制,而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這可以用科斯的産權理論解釋:好萊塢通過資本優勢獲得了對'美'的定義權,并将這種審美标準化為一種文化生産要素的壟斷租金。"
台下有學生開始記筆記,魏博士的分析引發了廣泛興趣。
"關于消費者對'白人審美'的偏好,這可以用貝克爾的理性成瘾模型解釋。"魏博士繼續說道,"長期接觸同類産品形成了适應性偏好,類似可口可樂通過密集廣告塑造口味标準的過程。這種文化消費的路徑依賴,是市場自發形成的,而非被動接受。"
她停頓片刻,掃視全場。
"最後,從芝加哥學派的角度看,如果消費者真的偏好多元審美,市場會自發調整。好萊塢選擇主流審美标準,是對消費者需求的理性響應,就像麥當勞标準化菜單滿足全球一緻口味偏好一樣。謝謝。"
掌聲響起,魏博士落座,李研究員立即站起身來。她的眼神犀利,語調從容。
"魏博士的分析忽視了市場失靈問題。"李研究員開始反駁,"首先,文化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審美的偏好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在壟斷性傳播機器的塑造下産生的。這符合加爾布雷斯的'依賴效應'理論。"
她展示了一張全球媒體所有權集中度的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