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言語之間:黃胖胖的辯論奇遇 > 第49章 第 49 章

第49章 第 4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校内選拔賽後的一周,黃胖胖和蘇醒坐在中央大學圖書館五樓的小型研讨室裡,桌面上攤滿了各種資料——從經典生物學著作到最新的生物倫理學論文,從曆史上的生态幹預案例到前沿基因編輯技術報告。兩人已經連續工作了三個小時,試圖為即将到來的校際預選賽做更充分的準備。

"下一輪我們将面對京城理工大學,"蘇醒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一邊說,"他們的特點是技術導向強,論證風格偏重實用主義。"

黃胖胖點點頭,把玩着手中的一支筆:"從上一輪的表現看,我們的論證框架基本成型,但仍有幾個關鍵點需要加強。"

他站起身,走到白闆前,寫下三個問題:

1.人擇作為天擇的延續,如何定義合理邊界?

2.技術幹預與道德責任的平衡點在哪裡?

3.在已經深受人類影響的世界中,純粹的"天擇"是否還存在?

"這些都是對方可能攻擊的點,"黃胖胖轉身看着蘇醒,"尤其是第三個。如果天擇已經被人類活動深刻改變,那麼我們主張的'不應超越天擇'似乎就變得有些理想化了。"

蘇醒若有所思地盯着這些問題:"我覺得我們需要調整一下框架。與其簡單地反對'超越',不如更精确地定義什麼是負責任的幹預,什麼是越界的幹預。"

黃胖胖眼前一亮:"這是個很好的角度。實際上,這讓我想到了醫學倫理中的'不傷害原則'和'自主原則'之間的平衡。我們可以借鑒這一思路。"

兩人正深入讨論時,研讨室的門被輕輕敲響。章教授的身影出現在門口。

"打擾一下,"章教授微笑着,手中拿着一個文件夾,"看到你們這麼投入,我很欣慰。"

黃胖胖和蘇醒連忙請教授入座。章教授環顧四周,看到滿桌的資料和寫滿筆記的白闆,滿意地點點頭。

"我來是想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章教授放下文件夾,"院裡批準了我推薦的特别項目,資助你們進行一次小型田野調研。"

"田野調研?"黃胖胖和蘇醒異口同聲地問。

"是的,"章教授打開文件夾,取出一份行程安排,"我認為,對于'天擇與人擇'這樣的議題,純粹的文獻研究可能不夠。親身體驗一些相關場景,與一線研究者和實踐者交流,會給你們帶來更深入的理解。"

她指着行程單:"計劃包括三個部分:首先是參觀位于郊外的國家基因庫,了解最新的基因保護和編輯技術;其次是拜訪山區的自然保護區,考察生态修複項目;最後是參加在科學院舉辦的一場關于人工智能倫理的小型研讨會。"

黃胖胖和蘇醒相視一眼,都感到一陣興奮。這種機會确實難得,可以讓他們将抽象的辯題與具體的現實聯系起來。

"時間安排在這周末,"章教授繼續說,"我已經聯系好了相關機構。基因庫的張教授是我的老同學,保護區的李主任是我們學校的校友,研讨會則是由我的一位哲學系同事組織的。"

黃胖胖感激地說:"謝謝教授,這個安排太好了。實地考察确實可以幫助我們超越純粹概念層面的思考。"

"正是如此,"章教授微微一笑,"辯論不應該隻是概念的遊戲,而應該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好了,我就不打擾你們繼續準備了。周六早上八點,我會在理學院門口等你們。"

教授離開後,黃胖胖和蘇醒重新審視了他們的研究計劃,決定将剩餘時間集中在對前沿案例的分析上,為周末的調研做好知識準備。

周六清晨,天剛蒙蒙亮,黃胖胖就起床準備了。他的室友方易睡眼惺忪地從床上探出頭:"這麼早?今天不是周末嗎?"

"有個調研項目,"黃胖胖一邊整理背包一邊解釋,"去國家基因庫和自然保護區。"

方易打了個哈欠:"啧,你們這些學術派,連周末都不放過自己。"他又躺了回去,但突然想起什麼,又坐起身:"對了,昨天我讀到一篇關于合成生物學的文章,提到了'半人工生命'的概念——既不完全是自然選擇的産物,也不完全是人類設計的産物。這可能對你的辯題有啟發。"

黃胖胖停下手中的動作,若有所思:"'半人工生命'...這确實是一個有趣的角度,暗示了天擇與人擇之間可能存在的連續區間,而非簡單的二元對立。"

"嗯,大概是這個意思吧,"方易揉了揉眼睛,"文章在我電腦上,回來我發給你。現在,請允許我繼續我的周末睡眠,謝謝。"

黃胖胖笑着搖搖頭,輕手輕腳地離開了宿舍。

八點整,黃胖胖和蘇醒在理學院門口與章教授會合。三人乘坐學校安排的車輛,前往位于郊外的國家基因庫。

一路上,章教授簡要介紹了他們即将參觀的基因庫:"這是亞洲最大的綜合性基因資源保藏中心之一,保存了超過十萬種生物的基因樣本,從微生物到高等植物和動物。它的使命既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也包括為科學研究和應用開發提供資源。"

車窗外,城市漸漸遠去,郊區的景色展開,大片的農田和偶爾出現的小山丘構成了一幅恬靜的畫面。

"教授,"黃胖胖提問,"您認為基因庫這種設施本身,是屬于'天擇'還是'人擇'的範疇?"

章教授微笑着看向他:"這是個好問題。基因庫的存在本身就體現了兩者的交織——我們保存自然進化的産物,卻是通過人為幹預的方式;我們尊重自然的創造,卻又賦予其人類定義的價值和用途。你覺得呢?"

黃胖胖思考了一會兒:"也許這正是一種'共舞'的表現,而非簡單的超越或服從。"

"有趣的角度,"章教授點點頭,"期待你在今天的考察中發展出更深入的思考。"

約一小時後,車輛駛入一個現代化建築群。國家基因庫的主體建築采用低調的灰白色調,融入周圍的自然環境,卻又通過幾何線條傳達出科技感。

張教授已在門口等候。他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白發蒼蒼,但眼神炯炯有神,透着智慧的光芒。

簡短的介紹後,張教授帶領他們參觀設施。首先是展示廳,通過交互式展闆和模型,展示了基因庫的功能和曆史;然後是部分開放的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那裡進行DNA提取和測序工作;最後參觀了龐大的低溫保存區,數以萬計的生物樣本在液氮的保護下長眠,等待有一天可能被研究或應用。

在參觀過程中,張教授詳細解釋了基因庫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發展方向。

"我們面臨一個根本問題,"他在介紹基因編輯技術的展區時說,"我們保存這些基因資源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保存,還是為了未來可能的應用?如果是後者,那麼在應用時,我們應該采取什麼态度?完全尊重自然界既有的基因組合,還是主動進行編輯和優化?"

這個問題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黃胖胖思維的漣漪。他意識到,基因庫本身就是"天擇與人擇"這一命題的微縮版——它既承載了對自然的敬畏和保護,又暗含了人類可能進行幹預和引導的意圖。

參觀接近尾聲時,張教授帶領他們來到一個特殊的展區,名為"未來實驗室"。這裡展示了一些基因庫正在進行或計劃中的前沿項目,包括瀕危物種的基因複原、特定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一些可能的醫療和農業應用。

"這個項目特别值得注意,"張教授指着一個展闆說,"我們正在研究如何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增強某些植物的抗旱性,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這是一個介于保護和幹預之間的案例——我們試圖改變生物的某些特性,但目的是幫助它們在已被人類活動嚴重改變的環境中生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