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言語之間:黃胖胖的辯論奇遇 > 第48章 第 48 章

第48章 第 48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周三下午,中央大學人文科學樓的小劇場内,校内辯論選拔賽正在進行。黃胖胖坐在參賽者區域,右手無意識地輕輕敲擊着膝蓋,這是他緊張時的小習慣。名牌上"達爾文的花園"幾個字在燈光下格外醒目,仿佛提醒着他肩負的思想重量。

主持人宣布下一組對陣:"現在進行的是第四組選拔賽,辯題為'人擇是否應當超越天擇'。正方支持'人擇應當超越天擇',由'普羅米修斯'楊子易、'人類紀'周天明出戰;反方支持'人擇不應超越天擇',由'達爾文的花園'黃胖胖、'蓋亞'蘇醒出戰。"

黃胖胖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這是随機分組,他之前并不認識搭檔"蓋亞"——隻知道這個代号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大地女神,也是現代蓋亞理論的命名來源,暗示地球是一個自我調節的有機整體。

當他走向台前時,一位身材高挑、留着短發的女生也站了起來。她朝黃胖胖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沉穩的自信。黃胖胖猜測這位就是他的搭檔蘇醒了。

兩人在反方席位坐下。黃胖胖趁機低聲問道:"你是環境學院的蘇醒?"

"是的,環境生态學,"她簡短地回答,語氣專業而冷靜,"你是生物哲學的黃胖胖吧?我看過你的那篇關于基因編輯倫理界限的論文。"

黃胖胖有些意外,那篇發表在校刊上的論文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看來這位搭檔對相關領域有着廣泛的了解。

對面,正方的兩位選手已經就位。"普羅米修斯"楊子易是計算機學院的風雲人物,據說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有幾項創新成果;"人類紀"周天明則來自地質學院,專注于研究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影響。這兩位選手的組合頗具深意——技術的創造者與地球變化的觀察者,共同站在人擇的立場上。

主持人簡要介紹了規則:每方兩位辯手輪流發言,每人5分鐘;然後是15分鐘的自由辯論;最後各方3分鐘總結。評委将根據論證的深度、邏輯性和辯論技巧進行評分。

比賽開始,正方一辯楊子易首先發言。他身材瘦高,戴着一副金屬框眼鏡,整個人散發着科技精英的氣質。

"尊敬的評委,各位同學,下午好。今天我代表正方,支持'人擇應當超越天擇'的觀點。"他的聲音清晰而有力,"首先,我想澄清一個概念:所謂'超越',并非否定或對立,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進行超越性發展。"

楊子易接着從三個層面展開論述:認知層面,人類通過科學認識了自然選擇的機制,這種認知本身就是對盲目進化的超越;能力層面,人類通過技術可以更高效、更人道地實現進化目标,避免自然選擇中的殘酷和随機性;道德層面,主動運用人擇是人類的責任,可以減輕不必要的痛苦,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試想,如果我們能通過基因編輯消除遺傳性疾病,通過人工智能優化資源分配,通過生态工程修複遭到破壞的環境,難道我們不應該這樣做嗎?拒絕人擇的超越,某種程度上是對人類潛能的限制,也是對當前痛苦的默許。"

他的論述流暢而有說服力,結合了技術可行性和道德必要性,赢得了不少掌聲。

輪到黃胖胖發言。他站起身,感到一陣不适應的緊張,但很快穩定了情緒。

"感謝對方的精彩發言。我是'達爾文的花園',代表反方,支持'人擇不應超越天擇'的立場。"黃胖胖刻意放慢語速,讓自己的思緒更加清晰,"我想從三個維度說明為什麼人擇不應超越天擇:認識論維度、系統論維度和倫理維度。"

"首先,從認識論角度看,我們對生命系統和生态網絡的理解仍然有限。自然選擇經過數十億年的'實驗',形成了精妙複雜的平衡。我們很難預測人類幹預的長期後果。正如生态學家萊奧波德所言:'明智的做法是,保留生态系統的每一個零件。'"

"其次,從系統論角度看,生态系統是高度複雜的非線性系統,具有湧現性和不可預測性。曆史上,人類自認為是'改進'自然的嘗試,往往帶來連鎖反應和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從引入物種導緻的生态災難,到抗生素濫用引發的耐藥性危機,都提醒我們幹預複雜系統的風險。"

"最後,從倫理角度看,所謂'超越天擇',隐含着人類可以且應該主宰自然的假設。這種人類中心主義可能導緻對其他物種價值的忽視,以及對自然系統完整性的破壞。同時,誰來決定'超越'的方向和标準?這可能引發權力不平等和新形式的歧視。"

黃胖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聽衆:"我并非主張完全不幹預自然,而是呼籲在幹預時保持謙遜、審慎和全面的考量。人擇作為天擇的補充而非超越,或許是更明智的立場。謝謝。"

黃胖胖的發言雖然沒有對方那麼慷慨激昂,但其中蘊含的思考深度和邏輯性赢得了評委的點頭。他注意到章教授坐在評委席上,臉上帶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正方二辯周天明随後發言。他是一位陽光帥氣的男生,語言風格生動形象。

"作為地質學研究者,我想從一個特别的角度切入:我們已經進入了'人類紀'——人類活動成為地球系統主導力量的地質時代。這不是選擇,而是事實。"

周天明指出,人類已經通過工業活動、城市建設、農業擴張等方式深刻改變了地球面貌。既然幹預已經發生,關鍵問題是如何幹預得更好。他認為,有意識地運用人擇,比任由人類活動無序影響自然更為負責任。

"人擇的超越不是狂妄的操控,而是理性的引導。就像園丁修剪花木,不是為了替代自然生長,而是為了更好地引導生長方向。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枯竭等全球挑戰面前,被動等待天擇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主動運用人類智慧,是我們的時代責任。"

反方二辯蘇醒站起身,與她沉穩的氣質相符,她的發言冷靜而有力。

"我想從生态系統的角度補充說明為什麼人擇不應超越天擇。"蘇醒開門見山,"生态學告訴我們,每個物種都是生态網絡中的一環,而人類隻是其中之一。我們習慣将人類視為特殊存在,但從生态學視角看,這種特殊性并不賦予我們淩駕于自然之上的權利。"

她舉例說明了幾個生态幹預失敗的案例,從澳大利亞引入蟾蜍控制甘蔗甲蟲導緻的生态災難,到三峽大壩建設帶來的複雜生态後果。

"另外,我想質疑對方提出的'園丁'比喻。園丁面對的是有限的花園,而我們面對的是無限複雜的地球生态系統。更重要的是,園丁有明确的審美和功能目标,但誰能為整個自然界設定這樣的目标?基于什麼價值标準?這種比喻隐含了人類可以且應該為自然定義'美'和'好'的假設,這正是我們質疑的人類中心主義。"

蘇醒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字字有力:"蓋亞理論提示我們,地球是一個自我調節的有機整體,具有維持自身平衡的能力。與其試圖'超越'這一智慧系統,不如學習與之共存共舞。謝謝。"

四人的立論環節結束後,進入了自由辯論階段。這個環節更考驗臨場反應和思維敏捷度。

楊子易率先發難:"反方的論述似乎基于一個前提:天擇是完美的。但從生物學角度看,自然選擇是否真的'完美'?它充滿了偶然性、殘酷性和浪費,數以萬計的物種在這個過程中滅絕。難道這就是我們應該遵循的榜樣嗎?"

黃胖胖接下這個問題:"我們并非認為天擇完美,而是認為它經受了時間的檢驗,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平衡。正如一棟古老建築可能不夠現代化,但它經受住了數百年的風雨考驗,拆除重建它需要極其謹慎。更重要的是,我們質疑的是人類是否有能力創造更好的選擇機制,尤其是考慮到長遠和系統性影響時。"

周天明插入:"但問題在于,人類已經深刻改變了自然環境,打破了你所說的'相對穩定的平衡'。在這種情況下,被動等待新的自然平衡形成可能需要數百萬年,而且結果可能對人類極為不利。主動運用人擇,難道不是更負責任的選擇嗎?"

蘇醒冷靜地回應:"這個論點實際上強化了我們的立場。正是因為人類已經造成了巨大幹擾,我們才應更加謹慎。修複和适應,而非進一步'超越',可能是更明智的策略。拿修複破損建築來說,我們需要的是小心翼翼的修複,而非拆除重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