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岘青下了飛機,趙總的助理已經等在出站口,在劉岘青的要求下,助理先載她去了新州工廠。新州屬于喀斯特地貌,不管是禹市和吳城都沒有這樣的風土,這裡的山特别可愛一小尊一小尊,山水相依,夏天也很舒服,沒有那麼炎熱。
新州是一座有織錦曆史底蘊的城市,岘青意識到潘汀越能幫她找宋錦找到新州,是費了不少功夫,特别對于他這個桑蠶絲完全的門外漢,他肯定惡補了很多這塊的專業知識,甚至可能收到不少同行的白眼和怠慢。
因為潘家沒有相關門類的生意,他肯定不好找公司的同事幫忙,連内行的岘青都沒能離開包郵區想辦法,竟然讓潘汀越這個外行找着了。
果然人是不禁想的,助理接了一個電話後,扭頭對着岘青笑了一下,說:“劉總,潘總的飛機一會兒到,他讓我們晚上要等他一起吃飯。”
岘青苦笑了一下,說:“好,工廠快到了吧?”
助理說:“還有半小時,您可以先靠着休息一會兒,到了我叫您。”
新州工廠主營加工不是宋錦,而是壯錦。他們的工廠設備一流,壯錦自古不是純桑蠶絲的,原料價格就低廉一些,加上圖案的民族特色比較濃郁,受衆還是略微少很多,加工的布料單價就低一些,銷售也略受限,偏安于西南。
近些年趙總也是頗有眼光,随着設備的更新換代,新州政府也開始大力推進桑蠶養殖,他們從吳城地區聘請了一批桑蠶養殖和蠶絲加工的技術專家。前來新州指導當地的行業發展,幾年下來新州的桑蠶絲也能達到5A桑蠶絲的水準,雖然仍不及吳城的6A桑蠶絲品質,但是畢竟時間短,後續追平隻是時間和積累問題。
趙總也積極鍊接市場需求,隻要市場有要求,百分百桑蠶絲的壯錦也是可以定制出來的。現在宋錦市場也是起勢,趙總又開始東行南下和北上去買樣和探尋市場,他也陸續迎來了自家的宋錦加工客戶。
此番劉岘青從吳城過來看廠,趙總也和政府誇下海口,多年前我們新州是不遠千裡從吳城千請萬請邀來桑蠶絲專家這些金鳳凰,現在我們也用新州的桑羅技藝和桑蠶絲引來了吳城的客戶。
種子它起苗,苗木它開花,花謝它結果,當年撒下種子的人又成了品嘗果子的人。所以,劉岘青到達工廠時候,沒想到迎接的勢頭這麼大,不光挂了大紅燈籠,壯家人的歡迎儀式挨個不少,迎賓的紅毯上,政府的領導和工廠的領導分兩列站好都做歡迎狀。
現場的舞台上載歌載舞,當地電視台正在現場直播着這一切,劉岘青第一次意識到自己作為經濟發展大潮中的一小環,原來也深切的參與到鄉村經濟發展之中。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是熱切盼望國泰民安之下,用勤勞的雙手打造屬于自己的小康富裕日子。
岘青看了趙總的工廠織出來的宋錦,相較于名家宋錦的圖案清晰度,和讓人目眩的色織轉光,還是有一些差距。她也把這些情況和廠裡的技術人員反饋過了,對方表示因為尚在試産中,購買的原料和機器都還在磨合,相信後續會越來越好。
岘青對價格比較滿意,在這個價格之下,岘青内心是給布料打了及格分數的,她定了十個花樣的樣布,準備回到吳城,近期在直播間預熱一下,看看客戶的反應情況。
她現場也帶走了一些現貨樣布,準備回到吳城就開始嘗試做一些時新的款式上架看看市場熱度。趙總急需第一批客人像岘青的認可,這樣他東行南下就有了現成的标杆客戶,他的布料一旦在市場流通起來,他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商人都挺具備催眠他人的能力,他們催眠自己也屬一流,先一頓上來洗對方的大腦,洗着洗着自己也就信了,他們相信很多生意都是在互相畫餅中兌現的,空談無數,也有成真,都看時運。
劉岘青談生意都是互聯網沖浪的速度,她心裡熟知市場客戶接受的價格線,也能推出成衣加工的成本,她也知道自己的運營銷售成本。
劉岘青前腳談妥生意回酒店了,助理又趕去機場接潘汀越,他不知道為什麼潘汀越沒和劉岘青一起來。
潘汀越把白城的電視台記者邀請一起過來了,新州電視台這次正式宣傳百分百真絲的壯錦的新工藝,暨趙總工廠的客戶拜訪答謝會。白城電視台則是被邀請過來直播潘氏家族商業新版圖的新擴展,潘氏集團已經深度參與了千裡之外新州的鄉村經濟振興。
潘汀越忙完采訪之後,給劉岘青去了電話,說:“岘青,你過來看廠,怎麼沒提前聯系一下我,這麼早就想撩開我單線和趙總聯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