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紅樓]首輔賢妻珠簾後 > 第20章 潇湘淚逝

第20章 潇湘淚逝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正月十四日,車隊行至保定府,這裡旱而無雪,天氣幹冷,距離京城不過三四日行程。

顧璘剛好能趕上正月二十日朝廷開印,到任履職。

臨近上元燈節,保定府接連三天弛禁城門,鄉間裡社,大建醮壇,祀土谷神。又有北地少年打太平鼓,踩高跷,作秧歌戲。

通街竹棚高架,彩幔連綿,連綴徹夜不熄的花燈。煙火照耀,笙箫達旦,遊人比肩接踵,很是喧阗。

因北地有“上元夜,走百病”的習俗,男女老少紛紛踏月觀燈,通宵遊玩。顧璘便讓大家一道出街走一走。

今年是大比之年,為了應“獨占鳌頭”的佳谶,鳌山燈架起的鳌足、鳌身足有一層樓高。

龜背形的鳌身下是騰雲駕霧各顯神通的彩八仙,中間是文昌帝君、關帝君、魁星、朱衣神的塑像,最上面就是玉壺光轉的瓊台玉閣。

黛玉身穿桃紅绫緞繡寶相紋的襖裙,左手牽着紫鵑,右手挽着晴雯,站在數丈高的鳌山燈下,仰頭觀望。

耳畔響花次第團綻,街衢上遍列燈火,人流如織,是她從前未曾見過的繁華景象,分明該歡喜雀躍,心頭卻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虛無與茫然。

她在大明已經生活一年多了,也不知外祖母、舅舅舅母、寶玉和姊妹們,在那個世界過得如何?

這輩子,她還能再回到大觀園嗎?

許多上京赴考的舉子都彙集在鳌山燈前,禱告祈福,希望會試得中。

官府特意在鳌山燈旁陳設了四縱八橫的千燈架,各色造型的彩燈下都綴着燈謎。

若是舉子能猜中謎底,依難易程度就能得到文昌符、文昌牌、文昌筆等物,以視佳兆。

張居正并不去湊那個熱鬧,目光時刻不離黛玉左右,唯恐行人冒狀亦或是燈火傾倒,傷了她一星半點。

眼見她嘴角雖挂着些許笑意,但眼眸裡的光卻漸漸淡去,甚至漫起一層水霧,心緒也低落下去,他不免有些擔心。

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個破衲芒鞋的癞頭和尚,他長眉方口,腌臜不堪,手裡卻提着一盞極亮的蓮花燈。

隻見他袖袍一揚,那燈就挂在了鳌山架上的最高處,引得衆人驚歎連連。

癞頭和尚兩手握着垂腹的念珠,笑道:“諸位施主,貧僧這一盞蓮花燈,為上古琉璃所制,光如皎月明珠,不但可以開智慧助文昌,還可以消災延壽,因此又叫文昌蓮。貧僧出個燈謎,共射八個字,猜中者便可取得這盞蓮花燈。”

說着,那和尚便從廣袖中取出一張芭蕉葉來,上面用朱砂寫了一首詞牌為潇湘曲的詞。

“湘水流,湘水流,潇竹淚涴楚雲愁。绛魂已渡江陵月,神瑛空對山中雪。”

圍觀的舉子們七嘴八舌的念誦了起來,南腔北調的聲音交雜在一起,如同神秘而渺遠的咒語,在黛玉的耳畔回環往複。

她心中一片冰涼,眼圈紅熱,無力地倚在紫鵑身上。

這不是謎語,是答案,是她闊别賈府一年後的結局……

遊人們踴躍猜測,衆口紛纭,呼聲最高的幾個答案,都被癞頭和尚搖頭否定了。後面再有人猜,他都隻閉着眼,緘口不言。

張居正不由擡頭看了一眼,那盞文昌蓮燈果真做得精美絕倫,光華燦爛,似非凡塵俗物,女孩子必然喜歡。便想射中謎語,摘下來送給林妹妹。

可是這首《潇湘曲·湘水流》似乎不是字謎也不是物謎,而是事謎。短短幾句話,其實寫的是一個故事。

傳說舜帝崩于蒼梧,其妃湘夫人灑淚竹上,淚盡而亡的故事,湘妃之魂千裡尋夫,渡至江陵。

“神瑛空對晶瑩雪”一句又做何解呢?瑛,玉光也。神瑛可認為是寶玉之神光。寶玉空對高山冷雪,無日月光照,埋于寒塵之中,便如寶玉失其靈性,人之失其魂魄。

張居正試探答道:“謎底是潇湘淚逝,寶玉失靈。”

黛玉肩膀微顫,終是落下淚來。

也不知哪來一聲鐘磬響,癞頭和尚睜開眼,眸光暗蓄,開口笑道:“江陵相公猜中了呢!”

他廣袖一招,鳌山燈頂的文昌蓮就徐徐飄落下來,投進了張居正的懷中。

一時間,有無數花炮漸次升空,綻開滿天星彩,衆人不約而同翹首望去。

待回過神來,那癞頭和尚已經消失在人海之中。

張居正提着文昌蓮燈,興高采烈地在人流中穿梭,将燈塞進黛玉手裡,“妹妹,這個給你!”

紫鵑輕推黛玉:“姑娘,好漂亮的花燈,快拿着呀!”

蓮燈之光瑩潤無瑕,照在少女半低的玉顔上,眼中水澤盈盈,身子抖瑟着無聲飲泣。

“林妹妹,你怎麼了?好好的,怎麼哭了?是身子不舒服,還是誰欺負你了?”張居正一臉憂色地望着她,蹲身下來,伸手為她擦眼淚。

黛玉一面搖頭推拒,一面連連後退,顫抖的手,已提不動重似千鈞的文昌蓮。她不能留在這裡,她要回去看寶玉。

見她如此抗拒自己,張居正也不勉強,起身對紫鵑與晴雯說:“時辰不早了,咱們跟顧大人說一聲,先回驿站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