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國王,厭能大神之選民,那統治西土麥裡索,瑪西納和阿利蘭諸國的神聖的安亞欽二世,其威名已遠播整個西部世界,今遣使團于東鄉天子,願塑連分隔我東西二界萬年已久的通路,交商化約,使航船行諸口而鐵道接各處。今吾國王遣其最受信任之堂兄,可靠,可敬之受帝國所封的騎士,亦供職于上議院的塔希裡勳爵于貴朝,願得貴朝以友善,智慧和公正,妥善接待。吾國王盼望二地科學文化交往之未來,誠祝天子身體安康。安亞欽二世的禦前首相,揚格利奉上。”
子非念道,語音已畢,顯然此信結于此。文物官員聽後俱反應激烈,便可猜測先前那翻譯版本,恐同子非不同。側耳聽來,多是憤懑不滿于此信件語氣竟如此傲慢乖張。那少年天子示意衆臣肅靜,效果甚微,蓋因衆仙師,甚也無法自持平靜,方是子非擡眼,低喝道:“肅靜!”堂上才止。
“朕便猜測,學士恐是尋了不妥當的翻譯,呈交于朕了。”天子無奈擡眼,同子非道:“幸得俄大人博學。”他又沉默片刻,方下視衆人,叙道:
“諸卿已聽俄大人之轉讀,大約明白事因。此信速矣,乃由一隻西土機巧送來,至于其所言的‘塔希裡’勳爵,鐮州人報,已在北海登陸,被俄國公派人攔下了。俄大人可有聽說此事?”
子非顯意外。
“家親尚未告知我,臣斷然不曾聽聞。”他緩道,顯然心亂,速而恢複平靜,同天子詢問:“臣明白了——陛下盡日召衆仙師來,是願以吾之海志博文通識,以堂論對此來使的應對之法罷?”天子笑而點頭,隻是疲倦,對朝下衆臣,右側仙師道:
“正如俄大人所言。本朝雖與北荒小國,南疆諸部,建有邦交,此番從西土有使而來,自是曆史來第一回。朕雖為天子,對祖宗社稷,興國安邦之上,尚是後生晚輩,如此大事,不敢不問九卿,察之于仙師。諸仙師,以為此來通交往之事,究竟是何意,是否可行?”
衆人面面相觑。子非面色已暗沉,諸師兄在我身邊,也多看我,隻是我二人于刹山天尊不在時,如何敢言?我見子非思索,應是決定與天子私下談論,暫以神事不可國計作結,卻聽有人已開了口:
“臣以為此事斷然不可。臣随俄大人一同出使西土,見其民俗與東鄉甚異。彼處民衆信奉厭能上神不若我民景仰天尊,有嚴格訓禮,必拜厭能上神為至高無上的主宰,禮于天主堂,不信祖宗祭祀,反信‘天堂’,‘地獄’,崇尚往世,如此民俗不同,誠難交彙,不可深交。”
東都名爵之家主,海家的海矜天率先道。天子聞言颔首:“海大人所言,想必也是許多官員的擔憂。我二地千秋不曾交往,必是彼此陌生不通,何以如今忽然要建交問好?朕不解其故。海大人所見,那處人民是如何模樣?”
答曰:身高體健,隻頗有體臭。
子非站于桌旁,面色焦急,唯願海矜天暫莫再談才好,與天子道:“茲事體大,吾等需商讨後決議。陛下不必憂心,若為明察,我仙師自然可再訪西土,便當下,也可為您瞬行鐮州,一問究竟,不必焦急。”
“……還請仙師明察!臣等恐其包藏禍心!”他言畢,身旁竟有大臣叩首懇求,子非慌忙請衆臣起。此情,隻反加衆人心中動亂,我見幾個年輕仙師各同上述,意見不一,天子聞言思索,子非莫可奈何。
我面色不變,心中卻又起陰雲,正此時,忽聽一旁有人開口,道:
“我記得蔺大人似也同俄大人一同出使,對那地語言,比海大人更熟稔,甚與當地人有交友從遊之事——您對此想見如何?”
我偏頭,見是一師兄,神色莫測地看我。此目使我更心生不祥,奈何頂上有天子音色,欣喜道:“原來‘聽神者’已從中府歸來了!您來得正好,聞彥。”我看那少年天子擡頭,懇切對我道:“朕願聽您的意見。”
我擡頭看子非,見他微搖頭,心中得傳音:莫在堂上說。
我正如此願,卻感那傳音忽而驟然被隔斷,似青煙斷于狂風,心中已險峻,欲擡頭,卻感身體被壓下,欲閉唇,不得,反不得控般,開了口:
“如海大人所說,那地民俗于我處不同。民身量健,多高準碧眼,然格物精細,頗通機理,所造器械車運,無不堅緻,是可為學交往……”
此乃吐言咒,功深難避,我幾看不清子非,也未能聽衆人呼應,隻聽驚呼四起,而刹那繁青飄颻,風華四散,綻青木靈光,似有神山降乎朝堂,雲霧蒸蔚,景浮人消其影,白簾雲飛而殿搖。
東鄉民謠有言:
榮華富貴似水流,破看紅塵上仙舟。心勞力苦爐中煉,青鶴淩霄谒帝鐘。
那帝鐘,非是東都之鐘,而是拓承山的神鐘,而那青鶴所引,仙舟所向的帝,便是東鄉大神,刹山天尊。祂乃屬木的大神,駕臨時法相似生雲霧般的枝條,化白袍布辇遍生空中。大殿頂下,皇椅之上,頓見一綻木雲中的高身白衣之影,隐現其後嚴峻面目,那少年天子仰頭,瞠目結舌。
“天尊!”
衆仙師頓跪拜于地,呼聲四起,唯我和子非仍站立。此時仙家官員,臣子帝皇,有何差異?少年天子看向那大神法相,與其青目寒冷相對,便見真實:
你是天子又何妨?
我乃是天!
“……天尊。”我緩緩低頭,渾身冷汗,向祂行禮,心中極亂。
——刹山大神在讀我的心。
子非似有覺察,卻無法動作。雲霧缭繞,神力磅礴中,我隻感五髒六腑為此讀心咒顫動,神力阻斷一刻,我終無法支持,跌落在地,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