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犀終是軟磨硬泡,将那碗燕窩推到阿蘿面前:“你不說,我不說,誰又能知道?”誰知這話剛出口,後面便生了波折。
楊氏給趙靈犀炖了一鍋人參烏雞湯,趙靈犀随着教引嬷嬷在學規矩,阿蘿獨自在屋中,正好渴了,自己端起來便喝。忽覺鼻中一熱,竟有鮮血流出。阿蘿捂着鼻子大哭,驚慌失措。
終究未能瞞過楊氏,東窗事發,趙靈犀隻得将實情相告,楊氏又是心疼又是氣惱,将二人狠狠責罵一通。
黃昏時分,暑熱不減,楊氏命人在院中大樹下擺了幾張竹桌藤椅,又吩咐劉掌竈與周嫂子備些清涼飯食,一家人好在樹蔭下消暑納涼。
須臾間,飯菜已備。桌上粗陶大碗裡盛着紅薯粥,熬得粘稠金黃,甜香撲鼻;一盤清蒸海蝦,蝦肉白嫩,蘸着蒜泥醬油,鮮甜無比;一碟自家腌的酸筍鹹菜,切得細碎,翠綠中透着微黃,嚼起來脆生生;還有一盤煎蚝烙,剛出鍋,邊緣焦黃酥脆,内裡軟嫩,撒了蔥花,香氣四溢;再加一盤炒菜心,油亮碧綠,清爽可口。衆人圍坐一桌,笑語喧然,好不熱鬧。
忽聽門外有馬蹄聲響,夾雜着車輪碾地的聲音。待得片刻,有人叩門,趙慶之略感詫異,奇道:“這時候,誰會上門?”
老張頭端着飯碗,慢騰騰起身去開門,隻見門外停着一乘馬車,車旁幾名侍衛肅立。袁晁正抱着袁長瑛下車,身旁還跟着袁承璟。老張頭吃了一驚,手裡的碗筷險些落地,忙引着袁晁等人往院中而去:“大人,王爺來了!”
趙慶之一聽,忙擱下筷子,起身迎接。楊氏也連忙起身,低聲吩咐阿蘿:“快去添幾副碗筷,再叫周嫂子整治些茶水點心。”院中衆人見狀,紛紛起身,略有些手忙腳亂。
趙慶之忙上前行禮,袁晁笑道:“無甚大事,不過是瑛姐兒鬧得厲害,非要來瞧靈犀。我拗不過她,便帶她來了。”說罷,低頭看了一眼懷中的袁長瑛。小丫頭一見趙靈犀,眼睛一亮,掙開袁晁的懷抱,一下子撲進趙靈犀懷中,甜甜喚道:“靈犀姐姐!”
趙靈犀忙将她抱起,笑道:“瑛姐兒怎麼來了?可是想姐姐了?”袁長瑛用力點頭:“汪嬷嬷一直不回來,靈犀姐姐你走了也不回來……”她扳着小手指頭數:“兩天了,你說過要回去的。”
趙靈犀抱緊她,輕撫她的頭發,哄她:“汪嬷嬷家裡事情很繁瑣,要很久很久才能回來,她也很想瑛姐兒的。”她親瑛姐兒小臉蛋兒一口:“瑛姐兒可是餓了?快來與姐姐一塊兒吃些。”
袁承璟站在旁邊,哼了兩聲:“你也忒不仗義。我在學裡還沒放課,你連招呼不打就走了!”
趙靈犀轉頭瞧他,見他一臉不忿,便打趣道:“喲,世子這也是很想念我了?下回我親自下廚,請你吃好吃的以作補償,怎麼樣?”
袁承璟斜眼瞧她:“你整日嬌滴滴的,能做出什麼好吃的來?”
趙靈犀知他心中不快,便笑着道:“世子這是瞧不起我!愛吃的人做的飯才好吃,下次給你露一手。”
席間,袁晁放下茶盞,略頓了頓,方道:“實不相瞞,這次來是為了瑛姐兒。自靈犀離了王府,她夜夜哭鬧,非要找靈犀不可,本王隻得厚着臉皮前來叨擾。”
楊氏聞言,看了看袁長瑛,見她卻是開心得很,正纏着趙靈犀,要她喂粥吃。趙慶之道:“王爺疼愛郡主,自是人之常情。隻是鄙舍簡陋,怕怠慢了貴人。”袁晁笑道:“如今暑熱難消,她夜裡哭鬧睡不好,若方便的話,我想讓她在貴府暫住幾日,待她心緒平了,再接回去。”
趙慶之與楊氏對視一眼,均覺此事有些棘手。楊氏斟酌着道:“郡主金枝玉葉,隻是我家粗茶淡飯,恐怕招待不周,委屈了她。”
袁晁卻不以為意,笑道:“夫人不必多慮,她若真嬌氣挑剔,我也不會帶她來了。”袁長瑛在趙靈犀懷中,摟着她撒嬌:“我要和姐姐在一處,晚上你要給我講海上仙山的故事。”
趙靈犀見她小手抓着自己的衣襟不肯松開,對袁晁笑道:“王爺,我家可沒有冰盆消暑,隻怕委屈了瑛姐兒。”
趙慶之與楊氏見此情景,心下無奈,也不好再推辭,隻得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