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到鎮上時辰還算早,就往菜市場趕去,這個時辰好多趕集賣東西的都還在路上,菜市擺攤位置好找,搶生意的人也少。
到了菜市,在路口顯眼處找了個位置,放下背簍從裡面拿出被芭蕉葉包着的菌子擺在地上,菌子有好幾種,都是昨天他在山上采藥順便采的,後山林子密,背陰的地方濕氣也重,菌類生長得很好。
正蹲地上想把不同種類的分成小堆呢,就有人過來問價,“小夥子,這虎掌菌怎麼賣的?”
聽到有人說話夏初擡起頭來,隻見一個收拾得很利索的中年婦人站在自己攤位面前,手上還挎着個菜籃子,裡面裝了好幾樣時下賣得很貴的新鮮蔬菜,身上穿着粗布衣裳卻舍得賣貴菜,一看就是哪個有錢人家出來采買的幫工,是個不缺錢舍得買的主顧。
他便不急着回婦人的話,笑眯眯地先挑起話頭套近乎:“嬸子,你都買這麼多菜了,出門真早呀!”
“那可不,為了買這麼點菜,我天不見亮就起來了。”婦人蹲下身一邊扒拉地上的菌子查看好壞,一邊跟夏初說着話。
夏初笑着道:“你們那輩人就是比我們能吃苦,您看您都買好要回去了,我這才擺上攤,差點就跟您錯過了。”
在這個時候說人能吃苦可是好話,未婚男女要是有個勤快能吃苦的名聲,媒婆都要拿出來說道的。
婦人看夏初人年輕說話聲音也好聽,語氣自然真誠不谄媚,就像平常熟人寒暄一樣,便生出了幾分閑聊的興緻:“我這也是沒法子,天有些熱了,府上老太太上火老說嘴裡幹,吃不下口味重的東西,我們老爺又是個大孝子,就讓我出門買些清淡地回去做。”
夏初點頭:“老年人年紀大了就是容易陰虛火旺,口幹舌燥,我奶到了夏天也這樣。”
“可不就這樣,看你這菌子不錯挺新鮮的,我就想着買點回去煮個湯,看老太太胃口能不能好點。”
“嬸子您眼光好,一眼就看上我這裡最好的菌子了,這虎掌菇我昨天下午采的,晚上我都用芭蕉葉沾水包着,您看一點也不幹巴,肥厚得很,煮湯肯定錯不了。”說着把一朵大的遞到婦人面前。
“是不錯,我也不挑了,你都給包起來吧。”婦人點了點頭,也不挑選什麼大小了,連最初問價的事都忘了,直接就要包圓。
“好的,嬸子。”夏初攏了攏地上那堆虎掌菌,估摸了一下大概重量,笑眯眯地看向婦人道:“我就賣點菌子也沒帶稱,就不給您過秤了,這裡大概有兩斤多,你看我收您五十文行不?”
虎掌菇在三四月山上最好撿菌子的時候都要賣二十文一斤,現在天氣熱起來,菌子也不發了,集市上基本沒有賣的,兩斤多夏初要價五十文實在不多。
“你這孩子是個實誠人。”婦人二話不說掏出錢袋子就數銅闆。
“嬸子您過獎了,這些都是山上采的,我也就是費點力氣。”夏初利落地從背簍裡拿出一塊芭蕉葉把那堆虎掌菇包好,又用草繩交叉紮了兩圈才遞給婦人。
婦人接過放菜籃子裡,便将數好的銅闆遞給夏初:“來,五十個銅闆,你數數。”
“好勒!”夏初應了一聲,笑眯眯地接過銅闆數了數才掏出錢袋子放了進去,看着婦人籃子裡的菜又道:“嬸子,陰虛火旺的人不能吃辛辣,您炖魚湯時不要放姜和胡椒比較好。”
本地人做魚湯就是把魚洗幹淨放姜片胡椒炖,為了掩蓋魚的腥味,姜和胡椒的用量都很大,所以夏初便好意提醒了一句。
“哎喲,還有這講究呀?我這都買好鲫魚了,不放姜和胡椒這魚腥味重老太太更喝不下了。”聽他這麼說婦人臉上露出為難之色,這魚買回去煮出來不好吃怕被主人家怪罪,可放了姜和胡椒,老太太年紀大了萬一身體出什麼狀況,她更是擔不起這個責任。
夏初笑道:“嬸子,我跟你說個做法,保管做出來的魚湯滋補又鮮美。”
婦人不信:“你一個小夥子,竈房都沒進過幾次,還懂做飯的事?”顯然她沒看出夏初是個哥兒,因為哥兒跟女子一樣,從小就要學着洗衣做飯縫縫補補,男孩子則不用。
對于婦人的誤會,夏初也不多做解釋,隻是笑道:“反正現在時辰還早,我看您菜也買差不多了,要沒事就聽我說說看呗。”
“行,那我就聽你給我說說。”婦人說完把菜籃子放地上,也蹲下身順手幫着夏初翻撿起蘑菇。
“謝謝嬸子”夏初先道了聲謝,才接着說,“嬸子您回去先把魚裡外清洗幹淨,少放點白酒跟蔥頭還有鹽把這魚腌上一會,記得刨開的肚子裡也要腌到,腌上半個時辰就差不多了。”
“行,這我記下了。”婦人聽着點了點頭。
夏初接着道:“鍋裡放豬油,多放點免得煎魚的時候粘鍋,油燒熱後把魚放下去煎,記得要煎定形了再翻另一面,煎個兩面焦黃,再把魚鏟起來放一邊,将就鍋上煎魚粘的油,把切好的蘑菇也倒進去炒出水分,然後鍋裡加開水,煎好的魚也放進去一起炖半個時辰,起鍋時撒點鹽和蔥花就行了。”說完夏初還強調了一句,“記住一定要倒開水,這樣煮出來的湯才會濃白,沒有腥味味道也更鮮。”
夏初說得頭頭是道,婦人也聽着認真,不知不覺一大堆雜菌,就分揀成了一個個小堆。
婦人站起身拍了拍手,笑着道:“行,今天回去我就按你說這法子試試。”
夏初也站起來一臉自信地道:“您按我說的法子做,保管您家老夫人贊不絕口,對了,記得煎兩個雞蛋進去,這樣炖出來的湯美味加倍,用這法子做魚頭豆腐湯也鮮。”
婦人道:“又是雞蛋又是魚的,沒想到你還挺懂吃。”
平常老百姓能把粗糧粥喝飽就不錯了,哪裡有吃得這麼精細的。
夏初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窮人家的娃,哪有這口福,還是小時候在我娘懷我弟弟時要補身子,我奶給做過兩回,我也跟着喝了兩碗,就學着了。”
“哦~原來是這樣呀。”婦人看了看人逐漸多起來的菜市,提起放地上的籃子,“時辰不早了,我也不在這耽誤你做生意了,今天真是謝謝你了,小夥子。”
“大嬸您客氣。”夏初擺擺手,想了想又道:“如果您家老夫人不愛喝魚湯,我說那法子您煎兩個雞蛋煮雜菌湯也是可以的,多放幾種菌子味道鮮得不輸魚湯。”
婦人聽了一拍大腿,笑道:“哎喲,你這孩子是真會做生意,搞半天是想我多買你幾種菌子呀?”語氣中都是調笑,聽不出一絲不滿。
夏初的小心思被戳穿也不遮掩,笑得坦誠:“嘿嘿,我這點小心思哪裡瞞得過您,讓嬸子見笑了。”
“行,我看你也是個實誠孩子,不至于騙我,我就再買點别的,反□□上人口多,你就看着再給我挑揀兩斤吧。”婦人也是個爽快人,就直接讓夏初幫忙選幾樣了,當然也是因為剛剛幫着挑揀時看到東西确實不錯。
“唉,好的。”夏初蹲下身一邊挑選這菌子一邊道:“跟您聊了這麼久也算熟人了,還不知道您姓啥,以後路上碰到都不知道怎麼招呼。”
“我姓廖,夫家姓錢,你就叫我錢嬸兒就行。”這個時候講究嫁人從夫,所以大多在不熟悉的人面前都報夫家姓。
“好的錢嬸兒,我信夏,您叫我小夏就成。”夏初笑着将包好的菌子遞給錢氏,“這裡都是些雜菌,沒有虎掌菇值錢,您給我三十文就行。”
錢氏把菌子在手上掂了掂,笑道:“你這孩子賣東西也太實誠了,這肯定不止兩斤,你别吃虧了哈!”說完把菌子放籃子裡,掏出錢袋數了三十個銅闆遞給夏初。
夏初接過銅闆笑道:“沒事兒,我吃不了虧,再說了,我經常上山偶爾能碰到點好東西,錢嬸兒您這次買得好,下次肯定還要來照顧我生意的,我這也算拉老主顧不是。”
錢氏點頭道:“行,下次肯定還照顧你生意,”說完提起地上籃子跟夏初道别,“小夏,你忙着,我先回去按你說這法子把魚腌上。”
“好,錢嬸兒,您慢走。”七八斤菌子,這就賣出去一半,夏初掂了掂手裡的錢袋子,謹慎地揣到懷裡藏起來。
送走錢氏,菜市人也多了起來,路兩邊能擺攤的地方都擠滿了人。
這個季節的菌子稀罕,夏初賣得也挺快的,不一會兒就剩下一斤多有點些磕碰的雜菌了。
旁邊一個提着籃子賣雞蛋的老婆婆來晚了找不到攤位,見他快要賣完了,便過來問:“小夥子,我看你這菌子也賣差不多了,用不了多少位置,你能不能收拾個空來,我放個雞蛋籃子,這一路提過來,還怪累人的。”
夏初剩下的本就不想再賣,便爽快道:“行,婆婆您先把籃子放地上歇會,我不擺了,馬上給您騰地方。”說完就收拾起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