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和坐在上首,手裡翻着佛經,幾縷霧香從青花纏枝香爐飄出,空氣中泛着淡淡的烏沉香味。
姜媛和看了看跪在下首的半夏:"可知我為何讓你跪着?"
半夏擡起頭來:"奴婢知道,奴婢今日不該口出妄言。"
姜媛和停了停翻佛經的手:"确實如此。"
過了片刻,又道:"你起來吧。"
半夏起身,姜媛和招了招手,半夏向姜媛和跟前走去。
"你說話不知分寸是錯,但更大的錯在于你那沖動莽撞的性格,有些話該說,有些話不該說,若是真憋不住,私底下與我說說便罷了,我可以當做沒聽見,來日若在皇後、太後或是陛下那說錯了話,我便保不下你了。"
半夏細想一番,自己丢了性命沒事,但牽連了主子便不好了。
半夏連忙又跪在姜媛和面前,臉上都是悔過:"半夏知錯了,半夏以後行事定會謹慎,主子能不能再給半夏一個機會。"
眼見半夏真的知錯了,姜媛和将半夏扶起:"知錯了便好,你是自小跟着我的,情誼與旁人不同,改了便好。"
因着半夏性格活潑,和她比半見都要親厚,自小姜媛和也是拿她當作妹妹的,養大了她的膽子,半夏有錯占一半,還有一半是她的錯。
“可若下次還是改不掉,我就隻好禀了皇後将你送回姜家了,知道了嗎?”
聽到姜媛和要送她回去,半夏終于慌了,連忙保證:"半夏知道了,一定不會再犯了,主子不要把半夏送回去。"
姜媛和故意吓她:“你乖乖的,自然不會送你回去,你若再犯,我說到做到,我的性格你是知道的。”
半夏連連點着頭,生怕姜媛和看不到她的決心。
姜媛和笑了笑,吩咐道:"将我的筆墨紙硯拿來,我抄會佛經。"
太後在選秀後沒幾日就去宮外的護國寺為國祈福了,再有三日就要回京了,屆時合宮觐見,各宮妃嫔都在投其所好抄佛經,以表孝心。
姜媛和也不例外。
半夏連忙道是,領了宮女去拿筆墨紙硯了。
待筆墨紙硯擺好,姜媛和入座:"行了,除了半見你們都退下吧。"
"是,主子。"
姜媛和邊抄佛經邊說:"希望半夏這次是真的長了記性。"
半見瞧着姜媛和已經不生半夏的氣了,替半夏說話:“半夏這次是真的知道錯了,主子放寬心,半夏會改的,奴婢也會盯着她的。”
……
到了晚上,永甯帝來了長樂宮,和姜媛和一起用了膳,當晚自然宿在了長樂宮。
進行了一番運動,姜媛和氣喘籲籲,永甯帝眼神裡帶着疑惑和擔憂:“累成這樣?”
姜媛和嬌嗔他一眼:“陛下勇猛……嫔妾自然受不住。”
永甯帝一愣,放聲大笑。
沒有哪個男子聽到自己的女人承認自己厲害是不高興的。
把姜媛和架到腰間,低聲:“媛兒想不想換一個姿勢?”
姜媛和嗓子已經啞了:“那……陛下要親點。”
回應她的永甯帝勁猛的動作。
醜時一刻,殿内動靜才停,叫了水。
李全擡了水進内室,永甯帝用被子把姜媛和裹得嚴嚴實實,永甯帝去了淨室,把内室的水給姜媛和。
今夜是半見和吉祥守夜,半見看着姜媛和身上的青青紫紫的痕迹和她疲憊的樣子,心疼極了。
旁邊的吉祥趁着半見愣神,給姜媛和擦拭身體,将手裡的粉末融入水中。
折騰了片刻後,和永甯帝躺在床上,姜媛和困的不行,閉眼就睡,永甯帝習慣的将姜媛和攬進懷。
隔日一早,為迎太後回宮,皇後下令沐浴齋戒三日,以表孝心。
這三日的請安也停了。
永甯帝也連着三日沒有進後宮。
三日後卯時一刻,後宮嫔妃一早就到了宮門口,皇後身着十二章章紋鳳袍,頭戴九龍四鳳冠,端莊大氣站在首位,其餘妃嫔穿着朝服,依次按着位分站着,衆人臉上都帶了喜色,其中嫣容華最甚,翹首而望。
太後在宮外為國祈福一月,是周朝之福,誰敢不高興?
晨曦初露,旭日升起,陣陣晨風吹過,傳來絲絲涼意,姜媛和感到肚子都點疼,算了算日子,應當是小日子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