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着永甯帝,一一解釋∶“新妃入宮位分不宜太高,臣妾按祖制,結合各位妹妹的情況拟的,陛下可覺得不妥之處?”
元弋一目十行看完,皇後做事一向謹慎,位分基本上是按照家世來的,基本上沒有大問題。
皇後正打算回宮,李全來禀太後身邊的心腹孔嬷嬷來了,說有要事,皇後不放心,也留了下來。
孔嬷嬷給永甯帝和皇後行過禮,拿出了太後要給永甯帝的東西,說的盡量委婉∶“皇上,太後娘娘擔心此次是皇後娘娘第一次為後宮新人拟位,特意準備了一份,供皇後娘娘參閱。”
話落,戴着鳳甲的手指捏緊,冰冷的甲具刺在肌膚上,讓皇後一下清醒。
笑着應∶“母後關心兒臣,兒臣定當好好參閱,不負母後一片教導之心。”
永甯帝上午抽出時間去選秀,正巧這幾日諸事繁多,政務還未完成,不想接腔,知道太後讓孔嬷嬷來的原因,無非為的就是承恩侯府,道∶“孔嬷嬷,剛剛皇後拟的朕看過了,考慮周到,不用再改了。”
“不會虧待表妹的。”
雖沒想到永甯帝會維護皇後,但話已經傳到,陛下也給了準信,孔嬷嬷說到底,也隻是個宮女,不再多言,退下了。
見孔嬷嬷走了,皇後也不再多留,要回宮去了。
“将惜柔提到婉儀,賜封号‘嫣’”
想了想,又道“另外将詩然改為德儀。”
皇後往外走的腳步頓住,轉身應是。
她為了安撫端敏大長公主,費了好大功夫說服陛下讓李詩然進宮,又給了秀女中的最高位,還承諾将來在宮中會照看着。
現在太後橫插一腳,讓林惜柔提了位分,還得了封号。
位分什麼的,提了也就提了,可這封号,陛下吝啬的很,加上林惜柔,整個後宮也就三個,錦妃有個好父親,鎮守着邊關,自己也得幾分寵愛。
就連麗昭儀,也是懷着皇嗣有功,陛下賜下的。
這林家小姐倒好,靠着有位好姑母,剛入宮就有了封号。
下了她的面子,壞了她的事,皇後憋着火。
到了坤甯宮,皇後發了好大的脾氣。
太後心裡打着什麼算盤,她一清二楚,從前她在王府時,太後就想打母家的女兒送進府中,現在更是肆無忌憚,恨不得這皇後之位也給了他們承恩侯府的女兒。
身邊的大宮女倚春勸着∶“娘娘,太後娘娘向着承恩侯府也不是一日兩日了,陛下孝順,不好拂太後的面子,娘娘就放寬心,不與太後娘娘計較,次數多了,陛下也會厭煩的。”
道理皇後都懂,但太後處處給她添亂,實在讓人憎惡。
在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倚秋開口出主意,皇後聽完立即派人去做。
太後不給她面子,就不能怪她對承恩侯府出手了。
隻有讓太後忙起來,才沒空天天盯着她的皇後之位。
次日一早,永甯帝身邊的李得興到姜府傳旨。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吏部尚書嫡長女姜氏媛和,柔佳書順,風姿雅悅,以昭選入侍宮闱,特封為正五品嫔位,封号‘宜’,賜居長樂宮,欽此。”
姜家上下∶“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宜嫔主子,接旨吧。”
姜媛和恭敬的伸出手,接過聖旨。
宜嫔?
目光掃過,真是宜嫔?
姜媛和疑惑,昨日她殿選時有一道目光一直盯着她。她問了1303。
那人,是永甯帝。
那樣的目光絕不是有好感,談不上喜歡。
怎麼今日封了嫔,還有了封号。
姜媛和不理解。
别說姜媛和,李得興也不理解,他剛剛打開聖旨,還懷疑自己的眼睛。
沒聽師父說還有位主子要封号啊。
好在李得興反應快,無論有沒有封号,都是主子,他敬着就行了。
衆人起身,李得興先道∶“按宜嫔主子的位分,是可以帶三個丫鬟進宮,還請宜嫔主子好好準備,下午會有内務府的人來接。”
姜媛和從1303那看過後宮衆人的信息,知道李得興是禦前的人,客氣道∶“謝公公提點。”
見狀,姜書正向李得興遞了個荷包。
李得興笑着接過,這荷包有時可接,有時不可接,今日姜家小姐大喜,不接就是無理了,無理的是小,得罪了宜嫔和尚書府是大,不露聲色的将荷包放在手中掂量。
不重,摸着也光滑,應當是銀票。
這禮,送到了李得興的心坎上,他在禦前給李大公公做幹兒子,雖不缺銀子,但送上門的銀票,怎會不開心?
那方,姜夫人要請李得興喝杯茶,想打聽一些消息。
李得興做人圓滑,不喝茶但樂的賣宜嫔一個好∶“咱家剛剛去了端敏大長公主府和承恩侯府,算上您這,還有好些呢,就先行告辭了。”
這話的意思是,姜媛和在新人的位分中是第三,姜書正心下合意,連忙讓人送李得興。
李得興走後,姜老夫人做主賞全府上下所有人上三個月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