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李世瑞與魏北辰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從這些當年的落榜學子入手,探尋真相。魏北辰利用自己在軍中的人脈和資源,展開了細緻入微的調查。
調查過程困難重重。他們四處打聽,從京城到偏遠小鎮,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随着調查的深入,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逐漸浮出水面——這些寒門學子,大多家破人亡。
有的因承受不住落榜的打擊,又遭逢生活的變故,郁郁而終;有的家庭因失去了希望的頂梁柱,在貧病交加中衰敗。
然而,就在幾乎絕望之時,他們終于發現了一絲曙光——有一個名叫章邯的學子,竟然還活在北疆。
這一消息讓李世瑞和魏北辰看到了希望,仿佛在無盡的黑暗中找到了一絲光亮。李世瑞沒有絲毫猶豫,決定親自前往尋訪章邯。
喬裝打扮後的李世瑞沿着街道一家一家店鋪詢問,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就在他幾乎要絕望的時候,在小鎮邊緣的一個小雜貨鋪裡,老闆聽到他打聽章邯,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
李世瑞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細節,立刻上前,誠懇地說道:“老闆,我是從京城來的,有很重要的事情找章邯,求您給我指條路。”
老闆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說:“章邯那孩子,可憐啊。他就住在鎮子外的破窯洞裡,你順着這條路一直走,到了河邊再往左轉,就能看到一個廢棄的窯洞,他就住在那裡。不過,你找他幹啥?”李詩睿心中一喜,連忙道謝,沒有回答老闆的問題,轉身匆匆朝着鎮子外走去。
按照老闆的指引,李世瑞沿着一條狹窄的小路前行。
走了許久,他終于看到了那條河。河水冰冷刺骨,緩緩流淌着。他向左轉,遠遠地就看到了那個廢棄的窯洞。窯洞的洞口破敗不堪,周圍散落着一些破舊的生活用品。李世瑞小心翼翼地走近,輕聲喊道:“章邯,章邯在嗎?”
過了一會兒,窯洞裡傳來一個虛弱的聲音:“誰啊?”李世瑞心中一緊,連忙說道:“我是從京城來的,想找你了解一些事情。”窯洞裡一陣沉默,然後一個身影緩緩走了出來。李世瑞看到,眼前的章邯身形消瘦,面容憔悴,頭發淩亂,衣服破舊不堪,幾乎遮不住身體。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疑惑。
李世瑞走上前,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溫和:“章邯,我知道你經曆了很多苦難。我這次來,是想調查三年前的科舉舞弊案,我手中有一些線索,可能和你有關。”章邯聽到“科舉舞弊案”幾個字,身體猛地一震,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有憤怒,有悲傷,也有一絲希望。他看着李詩睿,沉默了許久,然後緩緩說道:“進來吧。”
窯洞裡昏暗潮濕,彌漫着一股刺鼻的氣味。李詩睿跟着章邯走了進去,看到裡面隻有一張破舊的草席,上面鋪着一些破舊的衣物,算是他的床鋪。角落裡放着一些簡單的炊具和幾個破舊的碗。章邯坐在草席上,看着李世瑞,問道:“你到底是誰?為什麼要調查這件事?”
李世瑞在他對面坐下,将自己的身份以及和魏北辰調查此事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章邯。
章邯靜靜地聽着,眼中的警惕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痛苦和憤怒。他緩緩開口,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當年,他滿懷希望地參加科舉,本以為憑借自己的才學能夠高中,改變家族的命運。可是,放榜那天,他卻名落孫山。
他不甘心,四處打聽,卻發現自己的考卷被人調換,而那些頂替他的人,都是有權有勢之人的子弟。他四處申訴,卻四處碰壁,還遭到了威脅和打壓。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牽連,父親被氣死,母親一病不起,最終家破人亡。他自己也被迫流落到北疆,過着苟延殘喘的生活。
李世瑞靜靜地聽着。他拿出那本名冊,指着章邯的名字說:“我們已經調查到了一些線索,這上面記錄着和你有相同遭遇的人。我們不會讓那些作惡之人逍遙法外,一定會為你們讨回公道。”章邯看着那本名冊,淚水奪眶而出,他顫抖着雙手接過名冊,撫摸着上面的名字,仿佛看到了那些曾經和他一樣懷揣夢想的學子。
李世瑞和章邯在窯洞裡交談了很久,章邯将自己所知道的關于科舉舞弊案的細節,以及當年他所接觸到的一些可疑人物,都一一告訴了李世瑞。李世瑞認真地記錄着。
李世瑞帶着章邯,一路頂風冒沙,艱難地朝着軍營走去。章邯的身形依舊單薄憔悴,在狂風中顯得搖搖欲墜,但他的眼神裡,卻隐隐透露出一絲決絕與期待。曆經了無數次的内心掙紮,他終于下定決心,要為自己和那些同樣遭受不公的學子讨回一個公道。
二人來到軍營門口,值守的士兵立刻警覺地握緊長槍,目光如炬地注視着他們。李詩睿快步上前,掏出令牌,向士兵表明身份:“有緊急要事求見魏将軍。”士兵們查驗令牌後,連忙行禮,打開營門。
踏入軍營,章邯明顯有些緊張,腳步不自覺地放緩。李世瑞察覺到他的異樣,輕聲安慰道:“章兄,莫要害怕,魏将軍是正直之人,定會為你主持公道。”章邯微微點頭,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他 們在一名士兵的引領下,來到了魏北辰的營帳前。營帳内,魏北辰正俯身查看軍事地圖,聽聞通報,擡起頭來,看到李世瑞和章邯:“李兄,一路辛苦了,這位想必就是章公子吧。”李世瑞點頭,将章邯介紹給魏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