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嫡次子擺爛不成功 > 第42章 第 42 章

第42章 第 42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在北疆的繁華市鎮,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樓上,熱鬧非凡。雕花的窗棂外,陽光透過輕薄的窗紗,灑下一片片斑駁的光影。樓内,茶香袅袅,木質的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往來的茶客們或是輕聲交談,或是惬意品茶。

就在這時,一個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漢子,猛地一拍桌子,聲音高亢地說道:“嘿!你們可聽說了,那個李世瑞大人,據說能祈雨呢!”他這一嗓子,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原本嘈雜的茶樓,一下子安靜了許多,衆人紛紛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他。

鄰桌一位身着長衫,手持折扇的書生模樣的人,微微皺眉,眼中滿是質疑,他輕輕搖了搖頭,嘴角帶着一絲嘲諷的笑意,說道:“怎麼可能?難道他有通天的本事,能直達天庭?這說法,未免也太荒謬了些。”說罷,他輕輕扇動折扇,扇面上的墨竹仿佛也跟着搖曳起來。

中年漢子見有人反駁,頓時來了興緻,他站起身來,雙手叉腰,臉上帶着幾分神秘,說道:“您可别不信,這事兒在北疆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咱雖說也覺得玄乎,可北疆春旱那可是實實在在的事兒,大家都知道,這一旱就是數月,莊稼都快幹死了。”

這時,一位坐在角落裡,一直默默品茶的老者,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目光深邃,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我倒是聽說,那李大人到了北疆後,着實做了不少實事。引進水車,帶着百姓挖渠引水,還改良農耕器具,這些事兒,可都是大夥親眼所見。說不定,這祈雨之事,也有幾分門道。”老者聲音低沉,卻透着讓人信服的力量,他的話語,讓原本心存疑慮的衆人,不禁又陷入了沉思。

“我在北疆有個親戚,他來信說,在李大人的帶領下,百姓們齊心協力,水源問題倒是解決了不少。可這老天爺的事兒,人力又怎麼能輕易左右呢。”一位商賈模樣的人,一邊撥弄着手中的算盤,一邊若有所思地說道。他穿着一身錦緞長袍,腰間挂着一枚精緻的玉佩,顯得頗為富貴。

“依我看呐,這祈雨說不定是大夥盼雨盼得太心切,傳着傳着就神乎其神了。不過,這李思睿能為百姓着想,實實在在做事,那也是個好官。”一位年輕的後生,放下手中的茶碗,一臉認真地說道。他面容質樸,眼神中透着對正義與善良的天然推崇。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有的滿臉疑惑,有的半信半疑,還有的則對李世瑞的能力深信不疑。圍坐在茶桌前,他們的臉上表情各異,眼神中或閃爍着好奇,或透露出思索。

“不管這祈雨是真是假,咱就看這北疆,在他的治理下,有沒有變得更好。要是百姓能吃飽穿暖,日子過得安穩,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甕聲甕氣地說道。他的聲音如同洪鐘,在茶樓内回蕩。

一時間,茶樓裡再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衆人互相對視,眼中都有着對未來的期許。在這對李世瑞的種種猜測與議論中,大家都明白,無論祈雨之事真假,北疆的百姓,都渴望着生活能迎來轉機,而李世瑞這個名字,也因為這些紛紛揚揚的傳言,更加深刻地烙印在了衆人的心中。

在北疆廣袤的大地上,李世瑞的名字如同一顆驟然升起的明星,迅速閃耀四方。往來的商旅、戍邊的将士,都在口口相傳着一個名字——李世瑞。

關卡的值守士兵們趁着換崗的間隙,圍坐在一處背風的角落,熱烈地談論着。其中一個年輕的士兵,眼睛裡閃爍着興奮的光芒,說道:“你們知道嗎?那個李大人,在咱們北疆可幹了不少大事!之前春旱,莊稼眼瞅着都要旱死了,百姓們心急如焚。李大人愣是想出了法子,引進水車,帶着大夥挖渠引水,還教大家改良農具,這才把莊稼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旁邊一個年長些的士兵,一邊擦拭着手中的長刀,一邊點頭贊同:“是啊,我家就在北疆,我爹來信說,現在村裡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以前荒地多,糧食産量低,現在有了李大人教的新法子,開墾了不少荒地,糧食收成翻了好幾番呢。”他們的聲音在風沙中清晰可聞,引得路過的商旅也不禁駐足傾聽。

這些商旅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帶着貨物穿梭于各個關卡之間,也将李世瑞的事迹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

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一輛輛馬車揚起滾滾塵土。

車内,一位身着華服的富商,正與同行的友人閑聊。“此次前往北疆,本以為那是個苦寒之地,沒想到竟聽聞了李世瑞大人的諸多壯舉。他不僅解決了北疆的民生難題,還将馬場經營得有聲有色,為邊疆的安穩提供了充足的戰馬。”富商感慨道,手中輕輕摩挲着腰間的玉佩。

友人微微颔首,眼中滿是欽佩:“如此能幹之人,難怪名聲傳得這般快。聽說他還懲治了不少欺壓百姓的惡徒,北疆的治安都好了許多。”兩人的交談聲随着馬車的行進,飄散在風中,又被更多人聽聞。

與此同時,在京城那巍峨的朝堂之上,官員們也開始私下議論起這個遠在北疆的名字。一日早朝結束後,幾位大臣聚在一處。兵部侍郎輕撫着胡須,對身旁的吏部尚書說道:“聽聞北疆有個叫李世瑞的官員,政績斐然,百姓對他贊譽有加。他推行的新政,讓北疆的面貌煥然一新,就連周邊州縣都受到了影響。”

吏部尚書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确實有所耳聞,此人能在短短時間内做出這般成績,可見其能力不凡。”說罷,兩人對視一眼,眼神中既有對李世瑞才能的肯定,也有對未知的擔憂。

京城的金銮殿,琉璃瓦在晨曦的映照下閃耀着金色的光芒,殿宇巍峨,盡顯皇家威嚴。随着一聲悠長的“退朝”聲,官員們身着朝服,三三兩兩、井然有序地從殿内走出。他們有的神色匆匆,腳步急切,似乎還在思索着朝堂之上的政務;有的則面帶微笑,與身旁同僚輕聲交談,分享着彼此的見解。

李沐位列其中,身姿挺拔,雖已年過半百,但歲月并未過多地消磨他的精氣神,那身绯色官袍穿在他身上,更添幾分莊重與威嚴。他正穩步前行,思緒還沉浸在方才朝堂上的種種讨論之中。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一位身形略顯圓潤的官員,臉上堆滿了笑容,幾步小跑追上了李沐。他微微喘着氣,在李牧面前站定,雙手抱拳,行了一個标準的揖禮,語氣中滿是熱忱與恭賀:“李大人,今日可真是要恭喜您呐!”

李沐微微一愣,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眼中帶着一絲疑惑,看向吳晗:“吳大人,這是喜從何來啊?”

吳晗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他提高了音量,似乎想要讓周圍更多的人聽到:“李大人,您可真是虎父無犬子啊!您家大兒子在京内,那可是皇帝跟前的紅人,深受陛下賞識,朝堂上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再瞧瞧您家小兒子,也是年輕有為啊!”

此話一出,周圍原本在低聲交談的官員們,紛紛将目光投向了李沐,人群中響起一陣附和聲。幾位官員趕忙圍攏過來,紛紛開口恭維。

“是啊,李大人,這教育子女的秘訣,可得與我們分享分享。”

“李家公子們如此出色,定是李大人教導有方。”

李沐聽着這些誇贊,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紅暈,他微微擡起手,摸了摸下巴上那修剪整齊的胡須,輕輕搖了搖頭,口中說道:“哎哎,諸位言重了。全子哪有那麼好,不過是孩子們各自努力罷了,哪裡談得上我教導有方。請諸位莫要再提,莫要再提了。”

然而,他那微微上揚的嘴角,以及眼角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笑意,卻怎麼也遮擋不住。那笑意中,滿是為人父的驕傲與欣慰。

周圍的官員們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又是一陣歡笑與誇贊。“李大人,您就别謙虛了。這一家能出兩位如此優秀的公子,定是您平日裡言傳身教之功。”一邊說着,一邊輕輕拍了拍李牧的手臂,眼神中滿是真誠的羨慕。

李沐笑着擺了擺手,與衆人寒暄了幾句後,便在衆人的簇擁下,緩緩朝着宮外走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