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瑞站在營地外,望着那片空曠且滿是黃沙的土地,眉頭緊蹙。身旁,三百匹駿馬正或悠然踱步,或低頭輕嗅着地面,馬蹄揚起的沙塵在陽光中肆意飛舞。
這些馬匹身姿矯健,毛色油亮,每一匹都透着勃勃生機,接下來,便是要為它們建立一個安穩的馬場。
北疆,這片幹旱之地,與水草豐美的北庭截然不同。舉目四望,土地幹涸,草木稀疏,零星的幾叢草,在風中瑟縮着,顯得無比孱弱。
對于這些以草為食的馬匹而言,眼前的景象實在算不上樂觀。
“大人,這馬場,該如何建呐?”跟在一旁的汪師爺,滿臉擔憂地開口問道。他的聲音在幹燥的空氣中微微發澀,帶着一絲茫然與無措。
李世瑞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蹲下身子,抓起一把黃沙,任由沙粒從指縫間簌簌落下。“北疆缺水,草木不盛,這是個大難題。”他低聲喃喃,聲音中透着凝重。片刻後,他站起身,眼神重新變得堅定,“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
他轉身,目光投向遠處的山脈。“汪師爺,你看那山。”他擡手指去,“雖說是荒山居多,但山腳下,或許能尋得一些水源。我們先派人去勘探,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地方,引些水來灌溉。有了水,草木才能生長。”
汪師爺順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找水,恐怕不容易。”
“不容易也得做。”李世瑞斬釘截鐵地說道,“馬匹的口糧至關重要。另外,我們不能隻依賴天然生長的草木,還得想辦法種植一些耐旱的草料。”他一邊說着,一邊在腦海中思索着各種可能性。“比如苜蓿,這東西耐寒又耐旱,營養價值也高,若是能大面積種植,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汪師爺微微皺眉,“可這苜蓿的種子,我們去哪兒尋?”
“派人去周邊城鎮打聽,高價收購。”李世瑞不假思索地回應,“隻要能找到合适的種子,我們就嘗試着開辟一片試驗田。”他的目光落在那群駿馬身上,眼神中滿是期許,“這馬場,不僅關乎着這些馬匹的生存,更是關乎北疆的安穩。有了優良的戰馬,我們才能更好地抵禦外敵。”
在北疆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風沙漫天,日光熾熱地烘烤着大地。李世瑞望着營地裡那三百匹駿馬,心中滿是憂慮。
馬匹的草料供應成了大難題,現有的鍘草方式效率低下,人工鍘草不僅耗費大量人力,且速度緩慢,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馬匹需求。
李世紀瑞坐在營帳内,眉頭緊鎖,對着桌上的圖紙反複端詳。
紙上畫着一些雜亂的線條和圖形,那是他腦海中關于提升鍘草效率工具的雛形。
這時,帳外傳來一陣嘈雜聲,原來是負責鍘草的士兵們正在抱怨。“這鍘草的活兒,又累又慢,照這速度,馬都要餓瘦了。”一個士兵聲音沙啞地說道。“是啊,這大太陽下,一刻不停地幹,人都快吃不消了。”另一個附和着。
李世瑞心中一動,他走出營帳,看着士兵們費力地揮動鍘刀,一捆捆草料被鍘成小段,卻耗時良久。
他暗自思忖,必須得想出個辦法來改變這現狀。
回到營帳,他冥思苦想,突然,腦海中閃過一個靈感。他想起曾經在集市上見過的一種水車,利用水流的力量帶動輪子轉動。如果能将這種動力原理運用到鍘草工具上,是不是就能大大提升效率呢?他興奮地拿起筆,在圖紙上快速地勾勒起來。
經過幾日的反複構思和修改,李世瑞終于畫出了較為完善的設計圖。那是一個類似水車的裝置,由木質框架、旋轉刀片和傳動齒輪組成,通過人力轉動把手,帶動齒輪運轉,從而讓刀片快速切割草料。
有了圖紙,接下來便是尋找能工巧匠将其變為實物。李世瑞派人四處打聽,得知營地裡有個叫阿福的老兵,曾是個手藝精湛的木匠。他趕忙将阿福喚來,把圖紙遞到他面前,詳細地講解着設計思路。
阿福仔細地看着圖紙,時而皺眉,時而點頭,眼中閃爍着思索的光芒。“大人,這設計倒是巧妙,隻是這傳動齒輪的制作,需要些時日,且對木材的要求也高。”阿福擡起頭,神色認真地說道。
李世瑞拍了拍阿福的肩膀,鼓勵道:“阿福,我相信你。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這鍘草機對咱們馬場至關重要,關乎着北疆的安穩。”
阿福重重地點了點頭,“大人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
接下來的日子裡,阿福帶着幾個年輕士兵,在營地的一角搭建起簡易的工坊。他們四處尋找合适的木材,精心挑選、切割、打磨。阿福對每一個零件都要求嚴苛,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齒輪,他都反複調試,确保尺寸精準無誤。
在制作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難題。齒輪的咬合不夠緊密,導緻動力傳輸不暢;刀片在切割時容易卡頓,損壞草料。每一次遇到問題,阿福都會和李思睿一起商讨,不斷嘗試改進。
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第一台鍘草機終于制作完成。那是一個略顯粗糙,但卻充滿希望的大家夥。衆人圍在一旁,眼神中帶着期待與緊張。
李世瑞親自走上前,轉動把手,隻聽“嘎吱嘎吱”一陣聲響,刀片快速轉動起來,草料被迅速鍘成均勻的小段。
“成功了!”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士兵們激動地跳了起來。阿福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李世瑞看着這運轉的鍘草機,心中滿是喜悅與感慨。
北疆的春日,雖沒有南方那般溫婉柔美,卻也帶着幾分獨有的粗犷與蓬勃。
荒蕪的土地一望無際,幹裂的土塊在日光下泛着蒼白的光,似在無聲訴說着這片土地長久以來的寂寥與貧瘠。
李世瑞站在高處,俯瞰着眼前這片亟待開墾的荒地。
“大人,就憑咱們現有的人力和農具,要開墾完這片荒地,不知得耗費多少時日。”身旁的汪師爺緊鎖眉頭,滿臉憂慮地說道。他的目光掃過那廣袤無垠的土地,聲音中透着一絲無奈與迷茫。
李世瑞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我知道,所以我們需要新的辦法。”他頓了頓,轉身看向汪師爺, “聽聞有一種雙畜耦犁,能大大提高開墾效率,我們不妨一試。”
汪師爺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雙畜耦犁?這……我們從未用過,能行嗎?”
“任何新事物都需要嘗試。”李世瑞語氣笃定,“黃宏平已經做好了,不日便會送達。我們要做好準備,讓将士們盡快熟悉它的用法。”
幾日後,數架嶄新的雙畜耦犁被運至營地。
這些犁具造型獨特,由堅固的木材和鋒利的鐵制部件組成,兩根長長的轅木如同伸展的手臂,等待着與耕畜相連。将士們紛紛圍攏過來,好奇地打量着這從未見過的農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這東西看着倒是新奇,可真能比咱們以前的犁好用?”一個年輕的士兵撓了撓頭,滿臉狐疑地說道。
“不管怎樣,咱們聽大人的,試試便知。”另一個士兵應和道。
李世瑞親自來到衆人面前,他拿起一根缰繩,熟練地套在兩頭健壯的耕牛身上,又将雙畜耦犁的轅木與耕牛連接好。
“大家仔細看。”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這雙畜耦犁需兩頭牲畜合力拉動,一人在後方扶犁把控方向。相較于以往的單畜犁,它能更深入地翻耕土地,且速度更快。”
言罷,他輕輕揮動手中的鞭子,吆喝一聲,耕牛邁着沉穩的步伐向前走去。雙畜耦犁在土地上緩緩劃過,鋒利的犁铧輕松地切入幹裂的土層,将闆結的泥土翻起,露出濕潤的下層土壤。将士們驚訝地看着這一幕,眼中滿是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