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天主在上,您怎能如此對待英格蘭?”一位天主教主教悲憤地喊道。
亨利八世緊緊攥住拳頭,眉頭深鎖,心中不禁為伊麗莎白和英格蘭擔憂起來。
貴族們紛紛低下頭,雙手合十,默默祈禱。他們希望英格蘭能夠順利渡過這場劫難。
【一直到11月和12月,疫情才逐漸平息。這場災難無疑帶給英格蘭沉重的打擊,也讓伊麗莎白得到兩個沉重的教訓,不能輕易相信其他國家的貴族,畢竟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而介入一場并非由自己發起的戰争是極其危險的。在随後的條約中,伊麗莎白不得不徹底放棄了對加來的主權要求。】
【但是伊麗莎白又面臨新的挑戰,那就是上下議院的催婚,早在1563年初,議會就召開會議讨論國家大事,尤其是為當時正在進行的英法戰争籌措資金。】
【然而,上下議院更為擔憂的是王位繼承權的問題。最近女王病倒一事,更加凸顯了國家在她駕崩後可能面臨的危機。此次讨論意義重大,甚至連瑪麗·斯圖亞特也派遣大使前來旁聽,試圖借此機會從中謀取利益。】
【下議院詳細闡述了女王獨身的風險,指出如果她不結婚或不指定繼承人,國家将陷入危機,可能引發内亂和外敵入侵。針對他們的請願,女王發表了一篇既直接又含糊的講話,通過這次演講,她再次避開了結婚和繼承權的問題。】
【對于幾天後上議院呈上的請願,她的回應更加直截了當。她希望上議院的成員能比下議院多一些遠見,而不是像他們那樣“一個個坐立不安、自以為是、喋喋不休”。她堅定地表示,過早立儲隻會引發内亂和血腥沖突。】
【她的臉上雖然留有天花的疤痕,但這并非歲月的痕迹。無論如何,正如施洗者約翰的母親在晚年懷孕一樣,她也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誕下子嗣。事實上,當時的她年僅二十九歲。】
廷臣們不禁哀歎自己的命運多舛,為何他們偏偏要侍奉都铎家族的君主。陛下在位時,他們要整日提心吊膽,生怕國王的婚姻變故牽連到自己,随時可能被關進倫敦塔或送上斷頭台;瑪麗女王時期,他們又要憂心忡忡,擔心女王的婚姻會損害英格蘭的利益;到了伊麗莎白女王時代,他們更是被迫化身催婚的主力軍,為女王的婚事操碎了心。
【大法官宣讀了她對上下議院發表的最後講話。在講話中,她承認自己并非完全拒絕婚姻。“如果違背自己的意願能夠滿足你們的要求,我不會拒絕。”當然,“如果”一詞暗示這個承諾幾乎不可能實現。】
【伊麗莎白在另一群人面前依然堅持自己的意願。盡管威廉·塞西爾和樞密院中的一些成員似乎支持議會的請願,但他們并未直接向女王陳述主張,而是通過間接方式向她施壓。塞西爾在一封信中寫道:“此事千頭萬緒,臣無法參透。願神給予此事一個圓滿的結局!”】
【雖然他的言辭謹慎,但顯然他認為議會必須就冊立繼承人問題上進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議,即使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君權,也在所不惜。他還認為,女王即使不必完全受制于樞密院,也必須接受樞密院的指導。她需要依靠男性的明智建議,才能繼續遵循神的旨意統治國家。】
【樞密院委員弗朗西斯·諾利斯爵士向女王建議說,她應當摒棄“偶爾占據您心智的情感和沖動”,并強調“您最為忠誠的樞密院經過深思熟慮得出的結論,一直以來都是最有價值的”。他将樞密院比作“國父”或“警衛”,認為不能讓伊麗莎白獨斷專行,實行專制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