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竟然也發生宗教戰争了,法國大使驚訝的看着光幕,這,這不可能,法國可是天主教會的長女,沒有任何國家比法國更虔誠了。
看來新教那時已經在法國有一定勢力了,這些該死的異教徒,法國大使暗罵,還有波旁家族竟敢勾結異教徒,他現在就要寫信給國王,告訴國王波旁家族的背叛行為。
【歐洲的其他國家的君主,不論是天主教的信徒還是新教的信徒,都被卷入了這場鬥争之中其中信仰天主教的君主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以及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當然,信仰新教的伊麗莎白也被迫卷入這場鬥争之中。】
“這群該死的法國佬!”亨利八世咬牙切齒地低聲咒罵,狠狠地瞪向法國大使。
【畢竟宗教信仰在歐洲是一件大事,如果她在這件事上不表态,會讓别人覺得英格蘭懦弱。而她的樞密院大多信仰歸正宗(注1),所以他們希望能夠支持新教派。】
【伊麗莎白對此猶豫不決,她使出了她一貫的拖延政策,拖延政策是伊麗莎白統治時期常用的手段,每當她不能立刻下定決心時,她就會通過延遲決策或行動來争取時間、避免沖突或等待更有利的時機。】
拖延政策,亨利八世眼前一亮,這倒是很好的辦法,他以後可以試試。
如果底下的貴族知道他的想法,定然會對此不屑一顧,要知道國王的脾氣和伊麗莎白公主可不一樣,一旦國王和廷臣們産生沖突,國王定然要把廷臣罵個狗血淋頭,狠狠地指責他們,然後不管不顧地強制執行自己的命令。
【伊麗莎白根本不願意支持胡格諾派,因為她讨厭約翰·諾克斯推行的加爾文主義信條,尤其憎恨《向邪惡的婦人軍團吹響第一聲号角》這本書。她更不願意将金錢投入歐洲的戰争中,當時的英格蘭經過前面幾任國王的折騰,國庫資金緊缺。】
這一定是瑪麗和愛德華的錯,都是他們糟糕的作為導緻英格蘭如此窮困,亨利不悅的想,如果他們倆就在他面前,他一定要狠狠地責罵他們。
【但是不管怎麼樣,歐洲的宗教戰争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極有可能給英格蘭帶來諸多危險,不過另一方面也可能帶來豐富的回報。一個顧問官在給女王的信中寫道:“陛下或許能夠趁亂占領加來。”】
【對此伊麗莎白依舊十分糾結,遲遲下不了決心,她向凱瑟琳·德·美第奇派遣使者,許諾自己随時願意出面調解争端。而這時的瑪麗·斯圖亞特迫切希望與伊麗莎白見面,她希望伊麗莎白能夠承認自己王位繼承人的身份。】
【而伊麗莎白也想見一下自己的表親,她希望這次會面可以和吉斯家族達成和解,以便于和法國簽訂停戰協議,畢竟瑪麗同法國前國王結婚時,便已和吉斯家族聯盟,瑪麗的母親更是吉斯公爵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