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使議論紛紛,已經顧不上亨利八世的冷眼,畢竟伊麗莎白的宗教政策不僅是對英格蘭信仰的挑戰,更是對整個天主教世界的威脅。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主會允許這樣一位女王統治英格蘭。
新教徒們對伊麗莎白的做法同樣感到極度不滿。他們原本滿懷期待,認為作為新教的信仰者,伊麗莎白一定會帶領新教走向輝煌,徹底擺脫天主教的陰影。然而,她的寬容政策卻讓他們大失所望,甚至開始懷疑她的信仰立場。“她怎麼能對天主教如此寬容?”一位新教主教憤憤不平地說道,“這樣的妥協,簡直是對改革的背叛!她現在看起來,倒更像是個異端了。”
一些人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托馬斯博林,心中盤算着是否可以通過他的關系,向安妮博林王後自薦成為伊麗莎白公主的老師。畢竟,伊麗莎白公主現在還年幼,思想尚未定型,如果能趁此機會對她施加影響,或許能将她培養成像光幕中愛德華六世那樣的激進改革者。“如果由我們來教導她,”一位新教貴族低聲說道,“她一定會成為新教的堅定捍衛者,而不是光幕中搖擺不定的妥協者。”
亨利八世聽着耳邊貴族們對伊麗莎白的抱怨與不滿,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畢竟他可不覺得伊麗莎白的種種做法有什麼錯誤,他實行宗教改革本就是為了讓王權至上,而伊麗莎白的做法無疑鞏固了王權。他猛地将手中的金杯重重砸在桌上,發出一聲沉悶的響聲,整個大廳瞬間安靜下來。
他的目光如刀鋒般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聲音低沉卻充滿威嚴:“女士們,先生們,注意你們的言辭!你們這可是對王室成員的不敬。怎麼,你們是想去倫敦塔過夜,還是嫌脖子上的腦袋太過沉重了?”
他的話語如同一記重錘,砸在每個人的心頭。貴族們紛紛低下頭,不敢與國王的目光對視。亨利八世的脾氣是衆所周知的,沒有人願意成為他憤怒的犧牲品。大廳内的氣氛瞬間凝固,連呼吸聲都變得小心翼翼。
亨利八世緩緩站起身,居高臨下地俯視着衆人,繼續說道:“伊麗莎白是我的女兒,是英格蘭的公主。她的所作所為,自然有她的道理。如果你們有任何不滿,最好給我憋在心裡,否則——”他冷笑一聲,沒有說完,但威脅的意味已經不言而喻。
貴族們面面相觑,心中雖有不滿,卻再也不敢多言半句。他們深知,亨利八世的怒火一旦點燃,後果将不堪設想。倫敦塔的陰影和斷頭台的恐懼,足以讓他們閉上嘴巴,至少在國王面前是如此。
【英格蘭在二十年間改換了四次宗教,而現在伴随着伊麗莎白的宗教和解,變革終于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