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瑪麗一世統治期間,盡管她緻力于恢複天主教的地位,但天主教的複興并未完全實現舊信仰的全面回歸。對瑪麗而言,彌撒聖祭是信仰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其他傳統和習俗則顯得相對次要。在她的統治下,唯一得到修複的聖地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忏悔者愛德華聖地,然而瑪麗本人從未前往朝聖。與此同時,坎特伯裡的聖托馬斯聖地以及沃爾辛厄姆的聖母祠依然荒廢,無人問津。】
【瑪麗依然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袖,教宗至高的信條僅限于嘴上說說。據說,當時英格蘭大約有一半人口年齡在二十歲以下,從未經曆過教宗統治的階段。因此不可能将教宗至高的概念再次強加于他們頭上。】
【而《聖經》的重要性以一種與中世紀天主教傳統不同的方式得到了重新強調。例如,樞機主教下令将《新約全書》翻譯成英文,以便更多人能夠閱讀和理解。同時,傳道的力量也被高度重視,政府組織了一批傳道員,專門駁斥新教的教義。在複活節期間,斯畢塔菲爾德舉行的傳道會吸引了多達兩萬名聽衆,顯示出傳道活動的廣泛影響力。】
【為了幫助傳道員更好地開展工作,邦納主教親自編寫了一套“有益且必備之信條”,并提供了十三篇标準的傳道詞作為參考。這些努力的目标是讓英格蘭人民重新接受天主教的信仰,同時去除其中一些過于迷信的成分。可以說,瑪麗試圖恢複的是她父親亨利八世在位末期的天主教信仰形式,而不是完全回到中世紀的傳統。從這個角度來看,瑪麗實際上是在繼續她父親未完成的事業,試圖在宗教改革的基礎上重新調整英格蘭的信仰方向。】
亨利八世的神色稍稍緩和,冷笑一聲,“看來你還沒有愚蠢到極點。”瑪麗低着頭,轉動着手中的玫瑰念珠,沒有說話。
【在瑪麗統治時期,作為新教徒的伊麗莎白,自然也因為她的新教信仰處于極其危險的境地,但伊麗莎白擅長審時度勢,她知道為了活下去,她必須至少裝出認可姐姐的樣子。然後伊麗莎白公開聲明皈依羅馬天主教,她甚至向瑪麗索要相關書籍,以深入了解天主教。妹妹伊麗莎白皈依的消息讓瑪麗很高興,但是什麼都比不上自己懷孕的好消息。1554年11月28日,女王宣布了自己懷孕的消息。1555年,歡欣鼓舞的女王移居漢普頓宮待産。腓力出于私心,有意拉攏伊麗莎白,瑪麗或許聽從了他的枕邊風,當年4月将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伊麗莎白召回宮廷陪伴生産。】
【但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場懷孕是烏龍,女王其實并未懷孕,而此時的腓力二世無法忍受在英格蘭待下去了。他的父親查理五世退位的消息讓他急于離開英格蘭,瑪麗對丈夫的離去極為不舍。直到1557年3月20日,腓力返回英格蘭,這次回來他是來談戰事的。腓力已經向亨利二世宣戰,以維護神聖羅馬帝國在法國和低地國家的權益。當下,他想要得到英格蘭的援助。他聲稱此次前來隻談新一輪的糧食援助,但實際上他想要的是武器裝備和戰鬥人員。女王的樞密院無意援助他。】
【但此時的女王因為遲遲生不出繼承人,迫切的想讓丈夫留在英格蘭,再加上法國不斷做出颠覆瑪麗一世争權的叛亂,畢竟他們手中握有一個重量級人物蘇格蘭的瑪麗一世,而因為亨利八世的緣故瑪麗被宣稱是私生女。她向樞密院表示自己要支持腓力二世的對法戰争,并在單獨召見樞密院委員時威脅他們若不服從,将面對免職甚至死亡。法國大使當時評論道,瑪麗想要人們“不僅是□□,就連靈魂都要服從她的意願”。她與其父親、妹妹一樣固執而專橫。】
【戰争初期,西班牙軍隊在聖康坦城外大勝,英軍随後加入攻城戰,雖未取得顯著戰果,但仍是勝利一方。倫敦為此點燃篝火,教堂唱起贊歌慶祝。然而,戰況很快逆轉。蘇格蘭軍隊南下襲擊英格蘭邊境,迫使英軍分兵抵禦。12月中旬,法軍在加來附近集結,加來作為英格蘭在法國的最後據點,面臨被包圍的危險。加來總督緊急求援,但瑪麗女王得到的情報有誤,未能及時派兵。結果,法軍在吉斯公爵率領下突破佩爾防線,包圍加來。1558年新年第一周,加來陷落,五千居民被遣返英格蘭。這座被稱為“英格蘭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的城市淪陷,自此結束了英格蘭對加萊長達211年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