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天主教的教徒憤恨的喊到。貴族們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西班牙大使查普伊斯以及信仰天主教的大使都十分憤悶,要知道他們的君主可是天主教的護道者,他們自己更是天主教最虔誠的信徒。
他們的陛下一定不會放過這個亵渎天主的小子。他們目光灼灼的看向光幕。
【在改革過程中,托馬斯·克蘭麥無疑是愛德華六世的好幫手,他一直都是推進宗教改革的最主要力量。克蘭麥主張徹底改變英國的宗教局面。他向外界表明自己有妻子(這破壞了教職人員必須保持獨身的天主教規定),故意展示自己的胡子(這在當時意味着主張改革),這些行為都代表了他的改革意圖。】
【克蘭麥親自制定了愛德華統治時期的許多變革措施,與此同時,他還寫下了許多深奧的神學著作,其中關于聖餐儀式的讨論尤為著名。克蘭麥還反對任何超越自己宗教主張的激進派,比如他對再洗禮派這樣的宗教團體實施了嚴厲的打壓。】
【在愛德華的支持下,第一部宗教法正式頒布。1547年《禁制令》等關于教義和宗教的公告涉及了宗教崇拜中許多普遍現象。比如聖像前不允許放置蠟燭,聖枝主日不允許使用棕榈枝,拆掉教堂的彩繪玻璃,禁止吟誦《玫瑰經》,取消舉着十字架的教會遊行。】
【在1547年12月,全國的歌禱堂都遭到了襲擊,與之相應的贖罪概念也遭到破壞。1548年3月,一條有關聖餐的新法令宣布人們在領聖餐之前沒有進行忏悔的義務。】
【1549年又發布了新版《公禱書》。部分人難以接受如此激進的改革,其中以英格蘭西南部諸郡的排斥情緒尤為強烈,強制用英語進行宗教儀式的規定觸動了當地人敏感的神經。】
【皇家代表威廉·博迪巡視當地時的過激行為,引起了當地人的恐慌,人們擔心珍貴的教堂物品将被查收。博迪第二年回到這裡時,在康沃爾的赫斯特頓被暴民刺殺。這一事件僅是16世紀最令人震驚的一場民衆起義的序幕。】
“哦,不。”威廉博迪覺得自己快要暈倒了,他就這樣草率的死了。
【1549年,德文郡和康沃爾郡集合了一撥造反者,他們大張旗鼓地舉出畫有基督五傷的旗幟,他們明确要求“所有教堂都應重新懸挂聖像”,并堅持“要像此前一樣用拉丁語進行彌撒”。大概約2000名造反者包圍了埃克塞特,不出幾日,那座城市營養不足的居民便開始抱怨“自己的肚子叫個不停”。】
【最終,皇家軍隊為埃克塞特人解了圍,大部分造反者都得到了赦免,但部分頭目則下場悲慘。比如聖托馬斯教堂的牧師羅伯特·威爾士被處死在搭建于教堂塔頂的絞刑架上,在他死時身邊有“聖餐鈴、一串念珠和其他天主教垃圾”。】
【愛德華政權的主要成員約翰·奇克曾這樣痛斥這些造反者:“你們打着上帝和國家的旗号,你們看似高舉義旗實則僞善虛僞。”造反者通過“駭人可憎的惡行”發洩心中的怒火,他們是“小偷、反賊、家庭破壞者”。但這些尖刻的話語不能掩飾愛德華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在人們心中引起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