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确定的是,所謂的“公禱書叛亂”完全破壞了政府的統治。英格蘭西南諸郡的起義活動僅是1549年發生的大型抗議活動之一。】
【威爾特郡、 林肯郡、肯特郡、埃塞克斯郡、白金漢郡、牛津郡、約克郡都發生了民衆起義,不過這些起義的主要導火索是社會、經濟問題引發的不滿。總之,1549年整個都铎王朝都是危機四伏。】
“叛亂,又是叛亂。”亨利八世憤憤地握緊拳頭,自他開始宗教改革,英格蘭的叛亂便層出不窮,他早已煩不勝煩,沒想到他死後竟還會有如此嚴重的叛亂。
【在都铎的三姐弟中,瑪麗一世在登基之初可以說是最受民衆歡迎的,但可惜的是這位女王是位極端的天主教徒,後來她的一系列極端行為使得她迅速失去民心。】
【說起來都铎三姐弟的信仰都頗具特色。瑪麗一世無疑是極端的天主教徒,在愛德華六世宗教改革時期,瑪麗就經常在自己的住宅裡進行天主教彌撒,甚至多次公開挑釁新教政府,有一次騎馬前往威斯敏斯特宮時,瑪麗要求所有的随行人員都佩戴上念珠串。】
瑪麗公主真勇,這簡直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廷臣們暗自感慨。
【愛德華六世則是激進的新教徒,據說在亨利八世死前,曾要求愛德華六世按天主教儀式為他舉行儀式,但被愛德華六世拒絕了。】
【而伊麗莎白一世表面是新教徒,實際上是在兩者之間橫跳,她對兩種信仰都保持寬容的态度。在愛德華六世時,她沒有對愛德華的激進做法表現出任何異議,也因此她沒有被當作麻煩人物。而在瑪麗一世時期,伊麗莎白一世為了保全性命一度改信了天主教。當然她内心依舊是新教徒。】
沒想到瑪麗公主竟然也登上了王位。一直以來,衆人都以為瑪麗公主早已不在人世,伊麗莎白公主會在愛德華六世之後順利繼位。然而,現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天主教徒們原本為一位推崇天主教的女王上台而歡欣鼓舞。
但很快,他們意識到英格蘭已經接連更換了三位國王,而每個人的信仰都截然不同——從亨利八世的新教改革,到愛德華六世的激進新教,再到瑪麗的天主教複興。頭腦靈活的人已經能夠預見到,未來的英格蘭将陷入怎樣的混亂與動蕩。
天哪,他們這些廷臣們的處境隻怕更加危險了。他們時刻處于風口浪尖,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站錯隊或觸怒新君而丢掉性命。宗教與政治的劇烈變動讓每個人都如履薄冰,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幾位外國大使冷眼旁觀,暗自慶幸自己并非英格蘭的臣子。都铎一家的君主可真是難伺候。
上首的亨利八世已然氣的說不出話來了,他心心念念盼來的兒子居然連他的遺願都不願意滿足,還有瑪麗,他完全可以想象到瑪麗一上位一定會推翻他所有的宗教改革成果,重新把教皇捧到高位。他隻覺得自己呼吸不暢,一旁的醫生緊張的看着國王,小心翼翼的調整着國王的姿勢。
克蘭麥大主教上前一步,“陛下,我們還有伊麗莎白公主。”是的,他還有伊麗莎白。
“去把瑪麗小姐和伊麗莎白公主接回白廳宮。”他低聲吩咐身邊的侍從。
【1533年3月,愛德華六世已經病入膏肓,此時已經可以确定他患上的是不治的肺炎,這讓英國繼承人人選的确定迫在眉睫。愛德華認為不論是瑪麗還是伊麗莎白,一旦繼承王位,目前宗教改革取得的所有成果都将化為烏有,所以他以瑪麗小姐和伊麗莎白小姐是私生女為由,将他們排斥在繼承人之外,而選擇了表妹簡格雷作為王位繼承人。】
貴族們不可置信的看着光屏,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離譜的操作,兩位公主都還在,就算瑪麗公主是天主教徒,但伊麗莎白公主是新教徒呀,這位國王居然把王位送給外人,隻是簡格雷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