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之後,商亦把電話打給了劉副總。
“劉總,現在方便聊一聊嗎?”
“方便方便。”
“劉總,我想了想,這個項目肯定能賺。”
劉副總在那頭意識到問題,如果商亦答應了,就不會是這個開頭了。
劉副總想打斷商亦的話,但是商亦說話比他快。
“劉總,你先聽我說完。其實最好的選擇是,打着我的旗号,找個和我長得像的新人來演主角,他是新人,年輕,粉絲,也沒什麼亂七八糟的绯聞,怎麼樣更賺錢,您能分得出來吧。”
這都不用深思,随便一算就知道哪個方案更劃算。
可是劉副總還是有點不出氣。
他有點看不爽商亦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活着,想給他惹點事。
商亦說完,沒等到劉副總的回複,繼續說:“和長得像,以我為原型。這個噱頭足夠用了吧。”
劉副總說:“夠是夠了。”
他還是不滿足。
商亦想了想,說:“劉總,您再好好算算,對于公司來說,肯定是選利益更大的方案。”
劉副總說:“清楚了清楚了,我這邊再看看。”
商亦盯着手機,想起自己的經紀人和助理,經紀人不止帶他一個,但是助理的工作需要他安排一下。
和經紀人說清楚,把助理的下一個工作安排好,該走的程序走起來。
商亦漸漸地有了退圈的實感。
至于劉總那邊,又是另一回事了。
最終商量出來的結果是,既然要拿商亦這事做噱頭,那就貫徹到底,給商亦挂個監制的名頭。
而事實上,商亦也确實參與了整部劇的制作。
現代劇的籌備不需要太久,制片人這邊準備幕後相關的工作,商亦直接擔了個選角導演的名頭,開始挑演員了。
好歹拍了那麼多年戲,看新人還是夠用的。
在演技不确定的時候,适配兩個字是最重要的。
逛了一大圈,還真讓商亦挑到了一個和自己相像的新人,長相、氣質都有那麼幾分相似。
選好人的那一刻,商亦跟身邊的新人的大經紀人說:“小商亦的通稿可以買起來了。”
這劇就是在A市拍的,商亦索性把劇組當自己公司了,每天跟着劇組上班打卡。
要說做事了吧,導演、編劇都是專業的,比他這個還隻能在人家的編劇團隊裡混的人強多了。
要說是來打醬油的吧,商亦又确實能給小演員提供幫助,尤其是順劇本的事。
就這樣,二十四集的電視劇拍了兩個月,結束了。
這部劇殺青那天,正好是和艾楛見面的日子。
商亦坐在玻璃外面,透過鐵欄杆和玻璃看向裡面的人。
艾楛瘦了很多,連看起來更加棱角分明了。
但是艾楛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麼瘦了?”
商亦回憶自己的這兩個月,在劇組給制片人打雜,還跟着看劇本看鏡頭,有時間了繼續給編劇老師打工。
過得很充實。
可是一旦腦子停下來,商亦就會忍不住想起艾楛。
商亦盯着艾楛累得凹陷進去的眼睛,說:“想你想的。”
艾楛說:“真的?”
商亦說:“真的。不騙你。你呢,有想我嗎?”
“每時每刻都在想。”
商亦還是忍不住問:“這裡面很苦嗎?你看起來都不一樣了。”
艾楛其實還是很精神的一個人,但是和以前的精神完全是兩回事。
他說:“知道苦,你就不送我進來了嗎?”
商亦搖頭,說:“那也沒辦法,我等你出來。不過我發現我之前想的太簡單了,我沒法在你出來之前攢到買房子的錢了。”
“沒事,我們可以租房住。”
商亦點頭。
但其實,以商亦的能力,隻要他想,就算不出鏡,換個方式也能賺到錢。
他會挑劇本,他會看演員。
會這兩項已經敵得過這個行業大部分人了。
半年後,打着青春版商亦旗号的電視劇播出。
題材小衆,但是夠狗血夠刺激,節奏不拖沓。
關鍵是幾個主要演員也不出錯,在各種宣傳下,這個項目大獲成功。
劇播得不錯,四個主演更是各吸各的的粉。
資方割韭菜割得很滿意。
劉副總盤來盤去,還是覺得這個項目成功的關鍵在商亦。
他隻能想到蹭商亦的熱度。
而商亦想的卻是可以借機捧新人等等。
雖然有一半可能是因為商亦不想出鏡了。
但是從結果來看,商亦間接主導的項目就是很成功。
抛開各種私心,作為一個領導,他肯定是希望自己手底下的人是有成績的人。
劉副總和頂頭上司一商量,找到商亦,讓他看看還有什麼能捧人的項目,挑幾個人捧捧。
資本嘗到了這個甜頭,迫不及待地想要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