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消融,春意滿城,柳條又抽出新芽,河岸邊幾隻鴨子窩在石階上懶洋洋的曬太陽,直到馬車經過,鴨子才站起來跳入水中遊走。
李鈴央放下馬車簾子,看向車内坐着的兩人。
這次瓊林宴受邀的不僅是她和陸和淵,還有李清荷,說是皇帝要在瓊林宴上表彰李清荷。
李清荷沒有拒絕,也沒什麼理由拒絕。
她靠着馬車閉目養神,一言不發。
李鈴央看着李清荷,實則是盯着她眉心沉思。
到底,要不要告訴李清荷呢?
現在已經可以肯定,李清荷就是太後的女兒,那麼李清荷得知這件事情會做什麼?
她和陸和淵想要利用這件事情做什麼?
她惴惴不安,腦中不斷糾結此事。
李清荷感受到了李鈴央的目光,以為她在擔心自己。
她心中有事,眉頭不自覺便蹙起。
事情的追查到了一個瓶頸。
這次回京城,是因為手下人來報,找到當年紫苑出身的青樓老鸨,老鸨現在過的不好,給點錢就把所有事都交代了。
紫苑,并不是林娴雲,她出身貧寒,因時落入風塵。
而她是紫苑從一個農戶手裡買來的,那個農戶好賭,經常在青樓所設的賭坊裡豪賭,那次輸的啥都沒有了,就拿了個孩子來賣。
不過是個很多年,老鸨也記不太清那農戶的長相,隻記得他似乎是京城附近莫家村的人。
後來她派人去莫家村追查,得到消息,莫家村已經被屠。
連襁褓嬰兒都死了,無人幸免。
這樣大的事情,卻沒有引起官府重視,究竟是何人下手也就顯而易見。
一想到自己的事情牽連無辜百姓,她便覺心中悶得疼。
甚至于,想讓自己放棄繼續追查此事。
她早就已經得到确切的證據證明,太後确實有一個被抛棄的女兒,但莫家村那個農戶,是最後一把鑰匙。
證明,她的确是那個嬰兒的證據。
查還是不查?
李清荷難以抉擇。
即使時隔這麼久,她依然記得,在這具身體裡醒來時,原主對于母親的思念、好奇與向往。
這份因果,必得還。
一定要盡快了結此事。
減少傷亡,給原主一個交代。
她難得生了幾分困擾與焦慮,眉頭蹙得更深,連呼吸都忍不住重了些許。
三人都沉默着沒說話,直到李清荷挑起簾子,看向不遠處的宮門:“到了。”
她首先下馬車。
陸和淵随後下來,小心握着李鈴央的手下馬車。
瓊林宴在禦花園舉行,除了新科三甲,還有許多本次中舉的舉人。
李鈴央掃着滿園人,其中穿着大紅色衣裳的三人最為醒目,她都不認識,看了一會便移開目光。
天色逐漸暗下來,衆人按照位次就坐,李清荷坐在右邊中間,李鈴央與陸和淵坐在左側首位,新科三人設座在她們次席,她的目光掃過那裡,三人中隻有兩人就坐。
直到宴席正式開始,才有人姗姗來遲坐在了末尾。
狀元、榜眼、探花,那個遲來的人,是本屆探花。
皇帝在太監攙扶下最後來,太後則沒有出現。
本來以為此次宴席,或許又是太後做的局,但今日看來,或許是她多想。
太後沒來,左右走個過場,她對客套虛僞不是很感興趣,便埋頭吃東西,陸和淵則負責給她剝皮遞吃的。
兩人自成一個世界,也沒人驚動,隻是偶爾人群裡有些好奇的視線投過來。
宴席到一半,皇帝揮手撤去舞姬。
“衆位卿家,去歲我靖朝多難,朕心憂慮,多虧李尚書的好女兒,我靖朝才得以安泰,為表天下民心,朕特封李尚書的二小姐,李清荷為平安縣主。”
一個太監出來念聖旨,李清荷站起來領旨,旁邊的人多在恭賀李尚書,還有不少人攀親戚,講婚嫁,李鈴央看向李清荷,豎起大拇指朝她笑。
她的二姐,果然很厲害。
李清荷莞爾,落座。
一個小插曲後,皇帝離開宴席,衆臣歡飲宴,李鈴央吃飽了便想回去,陸和淵同她一起起身準備回去。
“二姐呢?”
她問,掃眼卻沒有見到李清荷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