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飯吃完,溫宜跟黎秋去洗碗。
吃完飯就容易犯困,溫宜猜自己又暈碳了。
黎秋也覺得困,打算洗完碗就睡一覺,她明天還要回去帶早讀看班呢。
做老師真難。
母女倆一起洗碗,又說又笑的。
溫建國則陪奶奶聊天,奶奶說着說着就要拿錢給他們花,說自己老了,花不了錢,退休金就是給兒女們準備的。
溫建國當然不會要自己媽媽的錢,他推脫再三。
“媽,我有錢,小黎也在工作,還有溫溫,經營鹵味店經營地風生水起呢。”
說起鹵味店,奶奶來了興趣,讓溫建國多講一些。
既然要講自己女兒開鹵味店,那必然要從盤古開天辟地開始講起。
“溫溫辭職回家,就跟我說要經營鹵味店,我還以為她是開玩笑的就把鹵味店給她經營,想着,她會打退堂鼓的。”
“沒想到小溫居然真的堅持下來,還越幹越好,一個人厲害着呢,開店擺攤,又拉人弄了好幾個大群,讓大家預定她的做的鹵味,後面越幹越大之後,還招了兩個跑腿和一個兼職,在店裡幫忙處理凍貨。”
奶奶聽得眼睛都跟着眯了起來。
她孫女兒可真棒啊。
“那些顧客都很喜歡她呢,各個都說什麼,沒有溫記鹵味就不活啦,還說,什麼全世界最好吃的鹵味就在溫記鹵味小店。”
說起這個,溫建國也是自豪感滿滿,也不免的,生出了幾分欣慰。
奶奶也是,眼睛濕潤了一點,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以前老頭子在的時候也經常跟我說起這些食客們,哪個嗓門大,哪個愛八卦,衆生百相,他也記得清清楚楚。那些食客經常來幫襯他,久而久之,他也跟食客們處成了朋友。還記得你爺爺離開的時候,那些食客啊,年輕的有,跟他一樣年紀的有,來買鹵味的時候,看起來都有些失落。”
溫建國明白,後面的事情,他更加明白。
他接手了鹵味店,卻做不出曾經的味道。原本的食客帶着期待來買鹵味的時候,基本都會失望而歸。
漸漸的,溫記這家店,名号也沒有那麼響亮了。但在大家記憶深處,有那麼一個味道,占據着他們的記憶,無可替代。
有一種說法是,當你聞到一個熟悉的氣息,你能回憶起那些人那些人那些事,腦海裡清晰地浮現那情那景。
就好像媽媽洗衣服的時候用的香皂,淡淡的香皂味讓你一下子想到了很多年前的夏天,想起那個無所事事又心安的下午。
這叫做普魯斯特效應。氣味能帶人回到那個場景。
食物也是,你可能會因為吃到了奶奶做的手工麻糍想到很多年前小小的你是怎麼樣期待的它成品出爐。你可能會因為吃到了媽媽寄過來的臘肉,心裡感動,覺得,這就是家的味道,這才是家的味道啊。
溫宜好像做到了這一點,她用鹵味給帶給大家關于食物的記憶,長久的,深遠的,是真的用食物維系感情,那些樸素卻又樸實的感情。
*
黎秋先回了家,溫建國和黎秋在奶奶家多呆了一天。
黎秋不在,給奶奶揉腰的重任就落在了溫宜身上,奶奶總是趁這個時候給溫宜塞錢,溫宜說什麼都不要,并且佯裝跟她生氣。
“收下收下,溫溫最近不是開店開得很好嘛?這是奶奶的入股,給溫記鹵味小店的投資我等着你把店鋪經營地風生水起,等你的店開得紅紅火火,賺很多的錢。”
奶奶再次強調,“這是奶奶給你小店的投資,我還等着年底分紅呢,收下吧。”
實在是拗不過奶奶,溫宜把錢收下,暗自發誓要給奶奶發很多分紅。
兩天的時光過得很快,離開的時候,溫宜有些不舍得,抱着奶奶好久沒上車,都快要上演一把鼻涕一把淚了。
奶奶也舍不得溫宜,抱着她說,“再回來的時候,要再胖一點點,不能這麼瘦了,再瘦我就跟生氣啊。”
說完,奶奶瞪了眼溫建國,“你女兒你怎麼養的?都瘦了這麼多,别是累瘦了,跟你沒完啊。”
“行行行。”溫建國投降。
溫宜笑了。
來一趟奶奶家,不知道的還以為城裡鬧饑荒了呢。溫建國的後備箱塞了一大堆東西,差點關不上了。奶奶給了他們的,什麼都有。
一大罐酸豆角,還有酸菜。還有祝奶奶做的麻糍,奶奶說城裡買不到的真農家土雞蛋,也給他們拿了點。甚至,還有一隻被宰殺好的鴨。
溫宜記得,奶奶家也就兩隻鴨,想起剛剛去的時候她還跟鴨打了個招呼,她就覺得真的是世事無常。
這,鴨子的朋友被她提在手裡。
溫宜心裡又又又敲起了木魚。
黎秋一個人在家呆了一天,做的飯也很簡單。這不,溫宜和溫建國回家的時候,她正把水燒開,準備面條吃。
一問,黎秋說:“一個人在家做飯覺得累,又不想麻煩,再加上一個人的份不好做,就不想折騰。”
還有就是,上班累,臨近月考,黎秋雖然嘴上說着,你們考多少分我的工資都是一樣的,但心裡還是有些擔心,總不能真的考倒數啊,畢竟這些學生也算是自己的半個孩子。
溫宜提着一大袋東西上來放在冰箱裡,攔住黎秋要放面的手,“我給你做個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