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處,望着那陌生卻又熟悉的山水,回憶起顧眇說的那些趣事,睐兒總覺在與他把臂同遊一般。
眼前的景色與舊日腦海中的想象交織,混雜着那人的講述,睐兒信手撥弄琴弦,妙曲天成。
十幾年來,他走過了畫上所有的地方,期間受邀見了羅尚一面,在皇宮的畫院裡見到了那幅山水畫的真迹。
臨别之際,羅尚給了他一個錦盒,打開一看,熟悉的筆觸叫他幾乎落下淚來。
顧眇仿了幾十張這山水畫,留在别院的與他一同湮滅在火中,帶給常恒的被自己撕毀。
隻有眼前這張被肖啟蟄帶走的留了下來,這些年來他也嘗打聽過,但都沒有消息,卻不想今日再次見到。
睐兒哽咽道謝,攜了這畫随着商船去了一趟泰西,終于湊齊了《行旅十三絕》。
逆旅歸來,他回到了這處涼亭。
撥弄琴弦,卻發現自己已經再彈不出當日那些糜豔的曲子了。
嘗試了幾次都失敗後,他将琵琶放下,取出放在竹筒中的畫卷。
此去經年,縱使他用盡法子,畫紙也依舊變得老舊。
小心翼翼地一張張展開看過,那些回憶了無數次的言語再次在耳畔響起。
“此處的山路頗難行走,又趕上半路下雨,更是泥濘不堪。”
“好在山腳下有一酒家,我叫小二溫了幾兩濁酒暖身,又使錢添了炭火将衣物烘幹。那小二也是個心善的,從廚房端了碗姜湯來,熱熱地喝下去,發了汗,這才僥幸沒有着涼。”
……
“那日與好友行走至此,接了山泉煮茶,清香異常。”
“林間蟬鳴鳥啼、流水潺潺,行動間腳下時而傳來枯枝斷裂的聲響。我與友人捉了肥魚,剛架好了火就被一隻狐狸叼走,害我們餓了半天肚子。”
……
睐兒的手指遊走到口銜魚兒的狐狸之上,怅然歎出一口氣。
原先的那幅被自己撕碎了,後來畫這幅時缺了朱砂,自己買回來以後卻又發生了那樣的事,導緻全灑在地上。
此後竟也沒再補上顔色,火紅的一隻狐狸就這般變成了白色。
睐兒輕輕勾起嘴角,喉嚨裡忽然湧起一股暖流。
哇地一聲,一注鮮血噴在狐狸身上,豔麗刺目。
許文恪找到睐兒時,後者已氣絕多時光。
*
多年後,坊間的說書先生愛說一段傳奇。
傳奇的主角是琵琶絕手與丹青聖手,書中朝詭谲、教坊争鬥、愛恨情仇不一而足,惹得聽衆哭笑怒罵,久久不願離去。
隻道是:琵琶丹青遇風月,塵世黃泉情相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