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霄等人來到宮女死亡的現場,那是一處位于宮廷偏僻角落的宮殿偏殿,平日裡本就鮮有人至,此刻更是透着一股說不出的陰森詭異。殿門半掩着,從外面望去,昏黃的燭光在風中搖曳,仿佛随時都會熄滅,将這一方空間重新拖入無盡的黑暗之中。
衆人小心翼翼地推開門進入,一股寒意夾雜着淡淡的血腥氣撲面而來,讓人不禁打了個寒顫。隻見幾個宮女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死狀與《漢宮宴》中的場景極為相似,那畫面讓人看了不寒而栗。她們的服飾被精心整理成畫中宮女的模樣,衣料的質地、顔色的搭配以及繡紋的樣式,都與畫中所描繪的分毫不差,仿佛是照着那畫原樣複刻而來。發髻也梳得一絲不苟,每一縷發絲都規規矩矩地固定着,頭上還插着樣式古樸卻又不失精緻的發簪,與畫中宮女的發飾如出一轍。她們臉上甚至還帶着淡淡的妝容,隻是那毫無生機的面容和僵硬的肢體,讓這原本該是華美的場景變得格外驚悚,好似一場被詛咒的盛宴戛然而止,徒留下死亡的氣息。
周圍的環境也被布置得如同畫中一般,地上散落着一些仿制的金銀餐具,雖說是仿制的,但做工也極為精細,上面的花紋都清晰可見,且擺放的位置、樣式都與《漢宮宴》裡呈現的毫無二緻。桌椅也被挪動到相應的位置,仿佛這裡剛剛舉辦過一場宴會,然而此刻卻被死亡的陰霾重重籠罩,原本該有的歡聲笑語早已被無盡的死寂所取代。
蘇墨言強忍着心中的不适,蹲下身子,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在宮女們的服飾、姿勢和周圍的環境上一一仔細掃過,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他伸出手,輕輕觸碰着宮女服飾上的繡紋,感受着那細膩的針法,心中愈發确定這絕非是随意為之,定是有人對《漢宮宴》這幅畫有着極為深入的了解,才能将這模仿做到如此精準的程度。再看宮女們的姿勢,或側卧,或半跪,肢體的彎曲角度、擺放位置都和畫中人物一模一樣,顯然是經過刻意擺弄的。就連周圍一些不易察覺的細節,比如地上餐具旁掉落的一片花瓣,都與畫中宴會場景裡花瓣飄落的位置對應得上,這一切都表明,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有着明确意圖的模仿殺人事件。
“趙兄,你看,這些宮女的死确實是在仿照《漢宮宴》的場景。” 蘇墨言緩緩站起身來,神色凝重地對趙淩霄說道,他的聲音在這寂靜且透着寒意的殿内顯得格外低沉。
趙淩霄皺着眉頭,看着眼前這詭異的場景,心中湧起一陣寒意,那寒意順着脊梁骨往上爬,讓他忍不住打了個冷顫。他沉聲說道:“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做?這背後究竟隐藏着什麼秘密?難道是沖着皇宮裡的什麼人來的,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緣由?這般大費周章地模仿名畫場景來行兇,絕不可能隻是一時興起啊。”
蘇墨言微微搖頭,一臉嚴肅地說道:“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從這幅畫入手,調查它的來曆和背後的故事。也許能從中找到線索,畢竟這畫現在是整個案件最關鍵的切入點,隻有弄清楚這幅畫背後的諸多細節,知曉它所承載的曆史、文化以及可能牽扯到的人物關系,才能明白為何會被利用到如此地步,進而揭開這背後隐藏的真相。”
衆人決定回到大理寺,一起聽蘇墨言詳細講解《漢宮宴》背後的故事。在大理寺的一間屋子裡,衆人圍坐在一起,屋内的燭火在夜風中輕輕搖曳,映照着衆人嚴肅且專注的面容,那忽明忽暗的光影仿佛也在為這即将揭開的故事增添着幾分神秘的氛圍。
蘇墨言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說道:“《漢宮宴》這幅畫相傳是一位前朝畫家所繪,那位畫家據說曾有幸進入漢宮,或許是因自身畫技高超,得到了宮廷的賞識,得以參與到宮廷的一些宴會活動之中,從而目睹了一場秋日宴會的盛大場景。那宴會的奢華絢麗程度深深震撼了他,從宮殿的建築裝飾,到宴席上的珍馐美馔,再到參與宴會之人的服飾儀态,每一處細節都如同一幅絕美的畫卷印刻在他的腦海之中。回去之後,他憑借着記憶和自己那出神入化的畫技,耗費了數月之久,将那宴會的場景繪于紙上,這才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這幅《漢宮宴》。”
說到這兒,蘇墨言停頓了一下,仿佛自己也沉浸到了那幅畫所描繪的場景之中,片刻後,他接着說道:“畫中描繪的是漢宮中秋日宴會的盛大場景,人物衆多,上至妃嫔、皇子公主,下至宮女、太監,足有百人之多。且每個人的服飾都華麗非常,色彩斑斓絢麗,盡顯漢宮的富貴與奢華。就拿妃嫔們的服飾來說,那衣料皆是選用最上等的絲綢,上面用金線銀線繡着各種精美的圖案,有象征祥瑞的龍鳳,有寓意吉祥的花卉,每一針每一線都彰顯着宮廷服飾的精緻與考究。宮女們的服飾雖相對簡約些,但也是色彩搭配巧妙,繡紋細膩,盡顯漢宮宮女的溫婉與優雅。”
“場面更是壯觀無比,宴會設在宮殿的花園之中,周圍繁花似錦,花香四溢,與那熱鬧的宴會氛圍相得益彰。花園中還有樂師在一旁奏樂,絲竹之聲婉轉悠揚,伴随着宮女們輕盈優美的舞姿,真是歌舞升平,仿若人間仙境一般。桌上擺滿了各種珍馐佳肴,有烤得金黃酥脆的乳豬,外皮油亮,香氣撲鼻;有炖煮得軟爛入味的熊掌,那醇厚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還有用各種珍稀食材烹制而成的羹湯,色澤誘人,口感豐富。金銀器皿在燭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将整個宴會的奢華程度推向了極緻。”
趙淩霄聽得入神,仿佛那幅《漢宮宴》就在眼前徐徐展開一般,待蘇墨言稍作停頓,他便追問道:“那傳說在漢朝時期,與這幅畫相關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這故事或許對咱們現在這案子有着至關重要的啟示。”
蘇墨言微微點頭,繼續說道:“傳說在漢朝時期,有一位妃子,她出身名門,自幼便容貌出衆,才學過人,剛入宮時深得皇帝寵愛,可謂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宮中陸陸續續又有其他年輕貌美的妃子入宮,皇帝的寵愛便漸漸被分去了一些。這位妃子生性善妒,那嫉妒之心如同毒蛇一般啃噬着她的内心,讓她漸漸失去了理智,整日裡看着其他妃子得寵,心中的怨恨便日益加深。”
“于是,她便開始處心積慮地謀劃着如何陷害那些得寵的妃子。她買通了身邊的宮女和太監,讓他們幫忙留意那些妃子的一舉一動,尋找着合适的時機。終于,在一次秋宴上,她覺得時機成熟了,便讓人仿照這幅《漢宮宴》的場景精心布置了宴會,一切都看似與往常的宴會無異,衆人都沉浸在歡樂之中,未曾察覺危險的降臨。而她則暗中安排了自己的心腹之人,在宴會進行到高潮之時,偷偷在那些得寵妃子的飲食中下了毒藥,那些妃子毫無防備,喝下毒酒、吃下有毒的食物後,很快便毒性發作,倒在了地上,痛苦地掙紮着,原本歡樂的宴會瞬間變成了血腥的修羅場。”
“後來,這件事情終究還是被皇帝發現了,皇帝得知真相後,龍顔大怒,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寵愛的妃子竟如此心狠手辣,當即下令将那妃子打入冷宮,随後又賜死了她,以洩心頭之恨,也為死去的妃子們讨回公道。但這個故事卻不知為何流傳了下來,或許是為了警醒後人,讓後宮之人明白争寵雖可,但切不可用如此殘忍的手段,亦或是作為宮廷鬥争殘酷的一個例證,時刻告誡着人們宮廷之中看似繁華平靜,實則暗流湧動,處處隐藏着危險吧。”
衆人聽了蘇墨言的講述,都陷入了沉思,屋内一時安靜得隻能聽見燭火燃燒的噼啪聲,每個人都在思索着這古老故事與當下宮女死亡案件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
張虎撓了撓頭,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粗聲粗氣地說道:“難道這次宮女的死也和妃子争寵有關?會不會是宮裡現在也有類似的情況,有哪個妃子為了争寵,使出了這般狠辣的手段啊?畢竟這後宮之中,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為了那皇帝的寵愛,什麼事兒幹不出來呀。”
蘇墨言輕輕搖了搖頭,雙手抱臂,一臉嚴肅地說道:“目前還不能确定。雖說這宮廷之中,争寵之事确實屢見不鮮,曆史上也不乏因争寵而引發的血案。但僅憑這一點就斷定未免太過草率,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撐這個推測。不過,這确實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深入調查的方向,我們可以從宮女的家庭背景入手,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線索,畢竟每個人背後的故事或許都隐藏着與案件相關的關鍵因素,說不定能從中發現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為我們解開謎團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