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誠感慨歎道:“這喜服,原是給眠眠備下的,如今卻用不上了。”話一出口,他忽覺失言,忙住了嘴。
方才他已聽聞那贅婿已離開,雖不知内情,卻怕提起,徒增侄女心傷。
喬婉眠未覺不妥,笑吟吟道:“正好給你和桑耳姐姐用。既有婚服,想必喜被、喜帳那些也都齊全吧?”
她都沒意識到,自己心底其實并不在意溫漸言的離開。
喬誠心中大石落地,笑道:“齊的,齊的。你同意,便都拿來用!”
喬婉眠憨然一笑,擺手道:“盡管用。”
刃刀推辭。
他與桑本隻想走個形式,被喬家人一張羅,變得盛大,且遠遠超出他與桑耳該用的規格。
非親非故,他怎好意思便宜占盡。
喬誠看年輕人面皮薄,道:“新娘子是眠眠的姐姐,喬家就是她的娘家人,夫家的事我們不多插手,但我們給新嫁娘的體面你也甭攔着,記着,她可就嫁這一次。”
刃刀被說服,再三道謝。
還在迷迷糊糊中承諾:若他與桑耳誕下孩子,就認喬誠夫婦做幹外祖父母。
-
有首富推進,六禮很快走完。
幾日後,喬府門前的長街挂滿燈籠,孩子們捂着耳躲炮仗,刃刀一身錦繡喜服,騎着北地獨有的高頭駿馬,後面十人擡着花轎,繞城撒了一圈喜錢,才将新娘從喬家的别院接到正宅。
誰都知道喬家的幹女兒今日出嫁,隻是不知上門女婿身份。
都伸了脖子去看。
隻見新郎官眉清目秀,氣宇軒昂,端正坐在馬上,嘴上的笑就沒下去過,走幾步就要回頭瞧一眼,可見其愛重之心。
“真俊啊,金科探花郎打馬遊街應該也就是這樣。”
“喬家自不會招普通郎君。”
繞城結束,喬家鞭炮齊鳴,敲鑼打鼓跟着喜轎湊熱鬧的都被攔在在内門外,兩個新人被迎入内門。
來者皆是客,鄉紳或平民,說句吉祥話,都能去外門的席上吃個飽。
關上内門,是喬家獨有的熱鬧。
蕭越兩手放在雙膝,大馬金刀地坐在男方長輩位,喬誠樂呵呵抿着茶點坐女方長輩位。
朱紅燈籠的流蘇穗子蕩在喬婉眠頭頂,她尋了個僻靜角落,倚着紫檀雕花門框出神。
院門處的爆竹聲接連不停,硝煙裹着後廚的八寶鴨香氣鑽入鼻尖,煙塵與香氣混雜,喬婉眠一時恍惚,如在夢中。
"新娘子過垂花門喽——"
喜婆拖着長調的吆喝驚醒了喬婉眠。
她踮腳看去,正瞧見桑耳踩着一雙嵌了東珠的精緻繡鞋款款行來。
正午陽光燦烈,将新嫁娘鬓邊銜珠鳳钗映得流光溢彩,金絲累珠的霞帔随步輕搖,更顯人袅娜非常。
昨夜喬婉眠被叫去布置新房,累得一沾枕頭就昏迷過去,錯過了今早新娘上妝,偏梨兒還一直跟她炫耀,說桑耳大變樣,美得不行。
喬婉眠湊過去想看清,隻見桑耳的面容模糊在工藝繁複的香雲紗蓋頭之後。
一切都不真實,有點恍惚又有點失落。與
她困得迷迷糊糊,直到被一聲"禮成——"徹底驚清醒。
是眼花嗎?她方才似乎見着桑耳執卻扇的指尖在輕顫,綴着南珠的扇墜子晃出細碎光斑,倒像是落在青磚上的一串淚。
正待細看,人潮忽如春汛般湧動,推着她往新房方向去。
她恍惚意識到,真正的桑耳就要被他們弄丢了。
她朝夕相處的好友,唯一的姐妹,馬上就是“夫人”了。
巨大的失落感将她淹沒,又想到自己前世那莫名其妙的婚禮,喬婉眠隻想逆着人潮将桑耳救出來。
"桑耳!"她脫口喚道,伸手去夠那抹流霞般的紅。
人群卻似湍流中的水草纏住她。
忽然腕間一涼,蕭越骨節分明的手掌已将她帶離漩渦。他玄色衣袍上銀線暗紋擦過她手背,竟比喜燭還燙人。
蕭越不動聲色地在她耳邊低語:“别怕,她是想嫁的。”
“可是……”喬婉眠手心都是汗。
“不是不要你了,她永遠是你的桑耳姐姐。”
蕭越幾句就将喬婉眠安撫下來,捏了下她的掌心後就松了手,與擠着去新房的人分道。
喬婉眠回頭看蕭越。
這麼多人,他總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知道她在想什麼的人。
-
紅燭高照,喜房内繡帳上金絲繡成的鴛鴦戲水圖栩栩如生。
刃刀手持秤杆,輕輕挑開蓋頭。
桑耳面若桃李,眼波擡起一瞬就羞得垂下頭去,耳畔的珍珠墜子跟着晃動,映得她愈發嬌豔動人。
卻在飲合卺酒時不慎一口将兩人的都喝了個幹淨。
全福人傻眼。
媒婆慌忙喂餃子。
衆人笑趴。
一陣兵荒馬亂後,屋裡隻剩喬婉眠與桑耳。
桑耳問:“你準備的冊子呢?”
喬婉眠一愣:“什麼冊子?”
“就是……哎呀。”
喬婉眠恍然,臉瞬間紅過胭脂,低聲道:“伯母隻叫我來陪你坐坐,沒……沒給我那種冊子。”
桑耳輕笑:“罷了,不看也成,反正我早就學會了。”
喬婉眠愕然:“啊?”
桑耳笑嘻嘻:“算啦,不看也成,反正我早就學會了。”
喬婉眠:?
……
兩個時辰後,刃刀爛泥一樣被人攙回來,喬婉眠乖乖給新郎官讓位,臉紅心跳的想桑耳剛對她坦白的話。
原來,那夜蕭越因拆穿方嬷嬷而醉酒時,刃刀也醉得不省人事。
那夜他便留宿在桑耳房中,難怪第二日喬婉眠敲不開她的門。
喬婉眠帶着梨兒晃回自己小院,還未進門,便見後罩房的幾個婆子神色慌張地迎上來:“小姐,不好了!龐家媳婦兒提前發動,像是要難産!”
喬婉眠眉頭一蹙:“産婆呢?”
婆子急得直跺腳:“産婆和郎中都被叫去喝喜酒了,全都醉得不省人事!”
喬婉眠忙問:“那啟束呢?就是跟我們一起來的那個和尚!”
婆子們面面相觑,喬婉眠無奈,隻得匆匆轉身:“罷了,我親自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