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書房裡密談半日,互通了不少不可言說的消息。
臨走前,張茂奉父命,請摯虞為張家蔔上一卦:“安定張氏欲治河西,特此求問仙人。”
摯虞依言以蓍草占蔔,得六十四卦中的泰卦與觀卦相合。
他扔下蓍草,輕撚胡須,笑着點頭道:“回去告訴你阿耶,此乃霸者吉兆!相比中原,他的運道終在涼州。”
張茂欣然應是。他對蔔筮之言素來不置可否,但他阿耶對此笃信不疑,那就借師叔吉言好了!
張茂離去後,皇甫嚴狐疑地看向摯虞:“蓍草所言真乃天機否?”
摯虞撫須一笑,擺着麈尾道:“如今金星晝出,與日争輝,女主為權,中原将亂。天命從來在于人心,士彥師兄既然主意已定,某便順水推舟罷。”
自午時出府,一番應酬下來,張茂回到府裡時已是掌燈時分。他疲憊地揮退聽雨和拾叔,自己仰躺在榻上,閉目梳理這幾日得來的消息:
賈後即将臨盆,宮内警戒森嚴;
太子被言官彈劾,府治混亂,寵妾滅妻,勾連奸佞,與民争利;
宿衛軍随孟觀西征後,趙王的府兵參與京城防務,趙王一脈頗受寵幸,即便張司空也要避其鋒芒;
除趙王和吳王外,淮南王、長沙王、成都王、東海王等諸侯亦都派有親信留京理事……
皇後與太子之争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隻等皇後嫡子落地,便是東宮被廢之時。
然而絕大多數人都呈觀望之态。看似平靜的京城實則暗流湧動,沒人知道後續将如何。
可笑皇後被趙王灌了迷魂湯,竟不顧張司空的反對,把司馬家的王爺當做自家部曲使喚,何其蠢鈍!
如此看來,他阿耶暫不回朝,真是走對了!
正想着事,突然一雙柔弱無骨的手覆上了自己的雙鬓。
張茂立時一躍而起,反身相扣,虎口掐脖,将那人牢牢地壓在身下。
一聲嬌呼傳來,張茂看清底下人,竟是一個二八年紀的婢女!
那女子驚呼求饒:“奴是新來的,不懂規矩,冒犯了郎君,郎君快饒了奴吧!”
張茂果斷放手,不理會跪在地上做哀哀媚态的女子,厲聲喚門外的拾叔。
拾叔隻好縮着脖子一溜小跑進來,見那少女委頓于地,一副又驚又怕的模樣,忙擋在前面,半是解釋半是勸道:“二郎息怒,這婢子是大女君送來的。大郎憐你房裡無人侍應,特意命大女君選了個清白的婢女給您。”
“拖下去!”不顧那婢子的哀求,張茂冷聲道:“阿嫂派來的又如何?外面如何我不管,但這間屋裡,隻有你和聽雨進得!再有下次,連你一起發落!”
張家軍法治家,張茂素來言出法随。
拾叔知道,張茂已然動了真怒,隻是礙着他是老人,這才沒懲罰他罷了,隻得連連點頭應是,趕緊将那哭哭啼啼的婢子提溜了出去。
那婢子前腳被扔出門去,後腳張寔就趕到了。
他眼看着那貌美的小嬌娥被扔到了院子外面,不禁可憐起那名少女來,邊往弟弟屋裡走邊道:“多美的小女郎啊?你大嫂特意選給你的,也不見你憐香惜玉些?那裴元娘竟好妒到這份上?連你身邊的婢女都容不得?”
張茂皺眉,立時反駁:“我不喜這些女人,關阿妍何事?勞煩大兄跟阿嫂說一聲,以後别往我屋裡塞莺莺燕燕,看着頭疼!”
“啧啧啧,”張寔搖頭,替弟弟不值。然而裴妍到底是弟弟心尖上的女人,他不敢随意編排,隻提醒道:“我在大宴上見過東海王世子幾回,在年輕一輩的諸侯裡,算是翹楚。你至今不通風月,不怕那位跟着正主跑了?”
聽到“正主”一詞,張茂不覺蹙眉。是啊,在外人眼裡,裴妍與東海王世子才是名正言順的一對!
至于他?如同董狐之于韓芷,充其量是個野漢子罷了!
張茂垂于身側的鐵拳緊握,恨不能立刻殺到钜鹿郡公府向裴頠求親去。
恰此時,聽雨拿着一封拜帖走了進來,道是白日裡東海王府投的帖。
張家兄弟立刻對視一眼。
張寔看熱鬧不嫌事大:“來的還真是時候啊!”他看着弟弟手裡的拜帖,好奇道:“可有事?”
“世子約我明日巳時,西郊行獵。”
張寔挑眉:“莫不是察覺了什麼?”
“察覺又如何?如今的張家,帝後尚且要給三分薄面,東海王府能奈我何!”
張茂合起帖子,嘴角微彎,諷道:“何況,這種長于婦人之手的世家公子,哪裡來的底氣,敢約我行獵?”
因着第二日張茂要赴司馬毗之約,至少白天,裴妍那裡是去不成了。他特地召來聽雨,叮囑道:“且和阿妍說一聲,我明日白天要随同僚行獵,不得空,晚些時候必去尋她。”
翌日,雖是小陽春,但氣候并不算暖和。幾隻雀鳥争相跳上高高的枝頭,指望漸升的日頭可以曬幹翅膀上的晨露。
西郊榆林外,原本平靜的地面突然發出隆隆震顫,一隊騎兵快馬疾馳而過,至入林的岔口處停下。
一陣整齊地嘶鳴,二十餘騎同步急停,就連馬踏聲都絲毫未亂。
張茂一身利落的玄色勁裝,跨馬而立,長弓橫握在腿前,靜靜地看着早已候在林邊的一群人。
這群人多為王府親兵,雖也是武人,但與張茂身後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邊将比,明顯少了三分血性。
虛張聲勢罷了!
張茂不動聲色地從這群人裡掠過去,發現裡面有一個胡人,長得人高馬大,眸子綠得發亮,一頭赤發須張,橫刀立馬,頗具氣勢。
也就這一個還能看!他暗暗評價。
這群人在見到張茂後,突然向兩邊分列,空出一條道來。
一個錦帽貂裘的青年跨馬上前,隻見他肩上立着一隻碩大的猞猁,一手長弓在握,一手牽缰勒馬,停在了張茂身前。
張茂眯眼,依稀認出,這便是東海王世子司馬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