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都是進出山裡的人,日久天長踩出來的,道路狀況自然好不到哪去。
他自己極其愛重這副叫他重獲生命的身體,王家當前的情形,也容不得他再出什麼差池。
因此王景禹留心感受着腳下每一步所踏地面的狀況,一手握着一段榆木輔助探路和支撐,另一手随時抓握可以借力的草木枝丫,剩下的心神就全部打起精神,留意四周的環境。
滿目新綠,紅粉鵝黃。
高大的椴木,梧桐木,榆樹,槐樹,還有一些桦木,野生果木,這些森林木材礦産資源都是官産,百姓不得私采濫伐。
此時尚屬早春,荒草還未繁盛,可視範圍相對良好,距離山道百米範圍的區域皆可辨認。
清涼的露水打濕了他紮緊的褲腿和鞋子,但很快他就有了收獲。
第一個被他收入背簍中的,是一片早發的紫雲英,眼下才入了春,山裡野花遍地。但野花畢竟不是食物,因此一般情況下,不管農人還是山民,都不可能将它們采摘個幹淨。
王景禹這次不求量,因此隻在近山道的區域摘了幾把,割過一段幹草枝捆紮好收起來,就繼續向前探索。
魚腥草、金銀花、野蒜,都相繼被他找到,野木耳和野生菌菇也有一點,甚至還發現了一顆雨後新發的春筍。旁邊有幾個已經被挖過的筍坑,隻這一個被草葉覆蓋剛剛露了頭。
在這個季節春筍可是搶手貨,竟然還能讓他在山道附近撿個漏,今天的運氣屬實是不錯。
進山不到一個時辰,他的背簍已經滿了大半。
王景禹坐在一處木樁上暫歇,取出水袋喝水。
小巒山雖然不是什麼名山大川,但對于他這樣底子薄弱的十歲孩童而言,進山還是個不小的挑戰。行到這裡,估摸着就已經深入了二三裡山路了。
他望了望遠處密不透風的溪流叢林,再往深裡走,就是常年隐匿在深山的逃戶山民和流民們活動頻繁的區域。
他們住在山裡,吃用都在山裡,平日鮮少出山,以避官府的追查。
小巒山不大,但山中的時令産出,也是農戶們除了田地裡的收成外,很重要的一項生活物資以及經濟來源。農戶們對于什麼時節,可以在山上什麼位置采到什麼山貨,可以說是門清兒。
所以王景禹并不寄望于這一趟進山,就能“棒打狍子瓢舀魚”一般收獲滿滿,要真能那麼簡單靠着溜山就吃飽,農戶們又何至于那麼艱辛!
想着安三嫂子早間的話,決定不再深入,休息過後便啟程下山。
山風微涼,他更換了一雙幹爽的草鞋,擦淨額頭的汗。
這樣走了有小半時辰,隻聽得身後山道上響起一高一低的急促腳步聲,夾雜其中的,還有因着趕路奔忙而氣喘的聲音。
後方山道上,有人快速朝着王景禹的方向行來。
王景禹頓時警覺起來。
山道崎岖,他背着背簍拔腿就跑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第一時間停下腳步,站穩身子,麻利的把身上的背簍取下,靠着就近的一株果樹放好。
做完了這些動作,身後那人已經借着山勢滑行到了近前,雙臂一張就從後勒住了王景禹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