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發過去曾掌東鄉鄉約,隻不過如今鄉約式微,已不是徒具一村村正虛名的李長發一人所能維持的。
但李長發家能在這個臨南縣東鄉,維持住略略有餘的生活水平,現今的那些頭目也多會給李家面子,鮮少去無端苛難李家,也與李長發早年主持鄉約時,積累下的德行名聲有關。
而王家自從缺吃少藥以來,這位老村正也是頂着自家壓力給予了王家最多幫扶之人。
他知道李長發正在親授孫子讀書之事,鑒于自家在村裡的狀況,李長發若不登門,他暫時并無貿然攪擾的打算。
但眼下麼,王景禹衣袖中的拇指食指輕輕撚動。
自己若能得這樣一位有德行的老村正啟蒙讀書,倒不失為除了鄉市所遇王姓讀書人以外的另一條出路。
畢竟他現而今無人兜底,試錯成本太高了,斷不能夠将雞蛋都押在同一個籃子裡。
王景禹心中苦笑,片刻間計議已定,他接過了李長發遞過來的藥包:“多謝村正爺。”
一時心中有感,王景禹不禁抱手躬身,真誠的朝李長發禮了一禮。
“鄉約有雲:凡同約者,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老村正的患難相恤之義,小子記在心上了。”
李長發聽他念起了鄉約,卻是一怔。
要說十幾年前,鄉約的内容,在十裡八鄉人人口孰能詳,平常他們這些各村的村老們,都以鄉約的内容為規,各家各戶皆照此協助共濟。
可現在,早已多年無人問津。
王家大哥兒這樣十歲的娃兒,能背得出鄉約要義,着實叫人意外。
“大哥兒怎麼會背的鄉約?”
王景禹道:“小子去東鄉鄉市,在小吊橋橋下的河岸裡,見到過一塊半埋進河水淤泥裡的石碑,上刻了鄉約要義和咱們東鄉鄉約的條文,小子偶然聽到有人念誦過一次。”
李長發點點頭:“那塊碑,自聖祖皇帝開元十年時就立下了,已有一百多年。隻不過,現如今早已成了一塊毫無用處的破石頭啦!”
李長發不打算同他一個娃兒多談舊時舊事,轉而問道:“家裡最近可還遇到過什麼事?”
他親眼看到了王家大哥兒的轉變,倒是很想知道促使哥兒這樣快速轉了性的,會是什麼因由。
對此王景禹想過說辭,隻不過他方才有了新的計議,那說法也要換一換了。
他現在的人設是個十歲的農家娃,既不能過度崩人設,又要能傳達出他想傳達的意思。
王景禹大腦飛轉思考對策,眼珠微轉,轉瞬便道:“稀罕事兒倒沒有,隻是小子頭兩次去縣城,見那縣裡的集市的茶攤兒上有個走村串鄉的說書郎,一時聽了個新鮮,竟覺得十分的有興味。”
“噢?講的什麼,你還記得下?”
“記得咧,小子日日都在心裡念上幾個來回,生怕趕明兒給忘了去。”
王景禹道,接着就像是小孩子被觸到最歡喜之事的記憶,興緻盎然的講了起來。
“小子聽說書郎說了幾個故事,其中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位旅人在野地上走路,突然被一頭兇惡的老虎追逐,旅人慌忙逃跑,此時恰好看到一處懸崖,懸崖的旁邊有一顆松樹,旅人趕忙攀着大樹爬了上去攀住樹枝,不料樹枝折斷,但剛好被崖壁上伸出的樹枝接住,他剛緩過神說自己不用死了,卻發現他抱着的那樹枝後面有一隻黑老鼠和白老鼠在啃樹枝。那樹枝快斷了,懸崖底下有一隻獅子正在張着嘴看他。如果他掉下去,就會被獅子吃掉。在這個時候,這個人卻發現這顆梅子樹上,梅子全部都成熟了,鮮嫩欲滴,他摘了一顆梅子放在嘴裡面,浸了滿口汁液,真真好甜!”
“這個人暫時抛卻了迫在眉睫,他也無能為力的危機,就在樹枝上把他唯一能做的事做了——摘下成熟的梅子。”
“然後懷揣着梅子睡了一覺,老虎在懸崖上面忍不住了,它大吼了一聲往下跳,把啃樹枝的兩隻老鼠吓跑了。老虎跳下來直接跟獅子搏鬥了起來,結果兩敗俱傷,大家灰溜溜的走了。而樹枝上的人,打了個盹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什麼事都沒了,還收獲了滿滿的梅子。”
王景禹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隻見李長發聽到險處也是幾次神色微變,到了最後,這故事的走向也讓他抑制不住的驚詫。
喃喃道:“稀奇稀奇,竟然如此化解了危急的局面。”
王景禹适時的附和:“對啊,小子當時聽的也是十分入迷,最後,小子又聽那說書郎道,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要放棄希望,誰知下一刻會不會柳暗花明?說書人還說,聖人道:君子固窮,小人窮……窮斯濫矣。意思是說,君子即便身處逆境,也會固守内心的操守,小人一困窘就會胡作非為。”
李長發聽到這裡,看向王景禹的眼神越發新奇。
王景禹又繼續道:“我那日竟被吸引住了。從小從沒聽講過這樣的故事和這樣的道理,隻覺得許多事從來沒有想的這麼清楚過。說書人講的聖人的話,小子更是時時想着其中的意思。突然就想到,小子家中如今這境遇,相比樹上那人,豈不是好了太多?我又有什麼理由一直沮喪頹廢呢?像聖人說的那樣,即使身處逆境,即使面臨的是天大的難題,也要保守住一些操守,不能馬馬虎虎、放任自流。”
“大事小子做不來,但從力所能及的一家小事,總還是可以的。”
老村正聽着王景禹這一番言語,頻頻點頭,心中更是一片欣然。
讀書明理,讀書明志,他一直以來堅信的都是不錯的。
大哥兒要不是有這一番際遇,聽到了讀書人的道理,啟發了心智,又怎會短短時間之内,就從内至外的煥然一新呢!
這是其一。
其二更讓他驚喜連連的是,這王家大哥兒一旦啟智,竟有着如此好的悟性和記性。
聽了一遍就記得如此清楚,說書人最後隻不過泛泛一點,他就能自己個兒咂摸出這些道理。
甚至于,短時間内就身體力行的做出了改變。
“好,好哇!”李長發雙目炯炯。
“沒想到我們雙滿村,竟出了這般聰慧的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