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境戰事又起,一停多年的武舉重新啟動。
上層目的很簡單,為前方輸送戰力。但對心存四海之志之士,何嘗不是一個機遇。
南時先生“解惑條子”送來的第一時間,孟知彰便将這個消息同步雲無擇。飄然攜一劍,足踏浮雲任所之的仗劍守疆、建功立業的快意人生,誰人年少氣盛時,不憧憬希冀、心向往之?
雲無擇不理解為何阿爹不允許自己像孟知彰一般去科舉求仕,去成就一番事業?既然科舉不行,武舉大抵總可以嘗試一二。
誰知話還沒說完,向來随和的阿爹,竟狠狠訓斥了自己。雲無擇第一次見阿爹生這麼大的氣。他小時候調皮,把院中葡萄樹當秋千,生生折斷兩大根藤蔓,阿爹也并未這般動怒。
雲無擇在父親墳冢前整整罰跪三天,劉叔都沒能來探視一次,他便知道自己這次是徹底觸到了阿爹的痛處。
雲無擇将此事告訴長庚師父,素日最疼自己、幾乎對自己百依百順的長庚師父,這次竟然選擇和阿爹站在一起。
雲無擇不敢鬧阿爹,卻在長庚師父這足足使了幾天小性子。最後拿出殺手锏,“威脅”長庚師父若不幫着去勸父親,他們的師徒關系,就到此為止。
長庚師父四十歲出頭,冷峻堅毅,魁梧巍峨,一身正氣淩雲,眉宇間永遠藏着怒目金剛的威嚴。
雲無擇自幼便認識長庚師父,那時他已經是元覺寺武功奇絕的高階武僧。
聽聞長庚師父是個孤兒,早年在沙場飲風舔血,戎馬厮殺。後來應該碰到重大人生變故,輕生時恰巧被雲遊到那裡的住持救下來。之後就跟來了元覺寺,成為一名武僧。
到底是什麼變故無人知道,死人堆裡摸爬滾打出來的硬漢,最後選擇悄無聲息了結此生,一定是遇到了過不去的坎。長庚師父從不提起那段過往,衆人自然也不會故意去揭别人傷疤。
寺中給長庚辦了度牒,住持見他塵緣未了,一直并未給他剃度。某種意義上來說,長庚師父隻是個俗家弟子。但長庚師父武功好,人也古道心腸,所以衆人都視他為德高望重的大師父。隻是面上有些冷,整日離群索居的。
别人都道長庚師父肅穆威嚴,從不會笑。除了雲無擇。
雲無擇的眼中,長庚師父是最和善的,看到自己師父眼睛立馬彎起來,這讓他那剛毅的臉部輪廓頓時柔和不少。
應龍就是長庚師父送的。跑得快,耐性好,爆發力十足,師父說和三五隻成年惡狼厮殺也絕不會落下風。
師父除了教習自己武功,還經常帶自己去山中“演練”。竹節為陣,撒石成兵,親自給自己演示若是兩軍對壘該如何排兵布陣,如何出奇制勝。
當然每次演練結束,他都會鄭重告訴自己,生命最重要,萬事永遠不要逞能。與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相比,師父甯可你是一個逃兵。
“雲無擇,你要記住:好好活着,比什麼都重要。”這是師父對他說過最多的話。
長庚師父聽雲無擇要去參加武舉,向來對雲無擇百依百順的他,這次直接搖了頭:“不行。師父教你沙場征戰,隻是以防萬一,并不是讓你去那打打殺殺的地方。你就同你阿爹好好在山中待着。若缺什麼,或者想要什麼,盡管同我說。”
雲無擇也上了脾氣,以斷絕師徒關系、此生再不相見,來脅迫長庚師父去勸說雲先生同意。
隻能說雲無擇是懂得拿捏長庚師父的。向來沉穩嚴肅、心如止水的長庚師父,慌了。他甚至跑去佛前跪着,希望佛祖能告訴他如何應對這個小祖宗的胡攪蠻纏。
佛前跪了一天的長庚師父仍然沒同意雲無擇的請求。斷絕關系也比去那不見天日的戰場要好。
“師父,我去參加武舉,又不是直接去送死。為何你與阿爹就這麼認定我選了一條不歸路呢!”
接下來很長時間雲無擇都不再見長庚師父。還把應龍送去了寺裡。絕交就絕交得徹底些。你的狗,也還你!
後來長庚不知道如何想通了,親自将應龍送回來,并同雲先生談了很久,很久。連寺中住持也請了來。
雲先生,這次非常堅持。甚至長庚師父承諾自己寸步不離跟着雲無擇,雲先生還是沒點頭。
住持有些不理解。同樣不能理解的,還有孟知彰。
“知彰”這個名字是雲先生起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