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母姓許,娘家是烏城甯縣許家村的農戶。
賀母年輕時是甯縣遠近聞名的鐵姑娘。農業學大寨時,她拿着鐮刀下地,一天能割完五六畝小麥,比村裡一些男人的速度都快。
她勤快能幹又好學,十七歲時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上了中專,畢業後分配到了烏城礦務局子弟小學,成為一名光榮的公辦教師,同時她的戶口也轉到了城裡,吃上了商品糧。
那年代普通農民想要“農轉非”的話,條件非常苛刻,要麼是農村兵入伍後提幹,要麼是考學後分配到城裡工作,總之都不是件容易事。
雖然農轉非很難,但鑒于取得城鎮戶口的好處,比如口糧和副食品供應、找工作、分房等,再難也得迎難而上。
特别是口糧供應,農民沒有糧票,隻能吃自家種的糧食。因為要交提留統籌,剩下的糧食裡粗糧多細糧少,加上自家磨面粉時不舍得磨太細,質量也不如糧庫的。
賀母參加工作後,有了居民購糧證,可以拿着糧票憑證買糧。她就每次在回娘家前買上一麻袋細糧,帶給老父老母補身體。
賀明珠這次去姥姥家拜年,也提前去糧店買了二十斤細糧。
中巴車停在村邊公路,賀家一行四人拎着大包小包下了車,步行從村口去往姥姥家。
沿路的村民見了他們,一眼就認出這是許家的外孫,紛紛熱情打起招呼:
“明國,來你姥姥家拜年啊?你們礦上今年還招人不?”
“明軍,你現在上學還是上班?找上工作了沒?”
“賀小四,還記不記得我了?知道叫我什麼嗎?”
被人招呼最多的是賀明珠,大概是透過她年輕的面孔,看到了曾經村裡那個意氣風發的的鐵姑娘。
“明珠,長大了,越長越像你媽啊!”
“明珠,你可得好好學習,将來像你媽一樣考個好學校分配個好單位,再找個好對象,一輩子就齊了!”
“明珠,又給你姥姥家帶什麼好東西了?你媽就孝順,你也孝順,真是好孩子!”
賀明珠一路笑眯眯地應和,旁邊賀明軍被追問得快要炸毛,扛着麻袋瘋狂競走,大冬天冒出一頭熱汗,隻想趕緊逃離這個三姑六婆的八卦場。
賀明國也沒比他好到哪兒去。
他正值婚齡,又是礦務局的正式工,村人極力向他推薦自家勤快能幹的表妹堂妹侄女外甥女,恨不能現場拉住他開始相親。
賀明國兩隻手提着東西,臉都快笑僵了。
賀小弟是最莽的,在中巴上時還蔫搭搭的暈車,下車進了村就開始撒歡,追雞攆狗,一個錯眼,他就和村裡的小孩跑一塊玩兒去了。
好不容易到了姥姥家,大舅聽到消息後早早就迎了出來。
大舅是莊稼漢,身材高大手腳粗壯,穿着舊軍裝,憨厚的臉上布滿了皺紋。
見到四個外甥,他黝黑臉上笑開了花,二話不說,上去就把賀明軍扛着的麻袋接過去,另一隻手去拎賀明國手上的東西,嘴裡招呼着:
“先進屋,屋裡暖和,你姥姥姥爺早就等上了!”
北方農村院子大,院牆是半人高的土坯,院裡一半是菜地,一半是雞窩羊圈,中間是手壓式水井,整個院子收拾得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