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川皺眉:“新币?發票?”
“袁叔,你出去這幾個月已經落後啦!”冬兒捂着嘴笑道。
袁天川無奈:“你這丫頭,快與我說說。”
冬兒将錢莊和新币一事告訴他,袁天川感歎:“此法真是妙啊!”
要是他,估計這輩子都想不到這一出。
接着他又有些擔心道:“可是村民又不經常到城中來,對新币一事肯定不知情,如何願意交換?”
冬兒也有些懵,看着林蘇葉道:“對啊小姐,他們不願意要新币怎麼辦?”
林蘇葉淺笑:“不要新币那就以糧換糧,要是隻想要銅錢或者銀子的話可能就要多等幾日,等錢莊周轉了之後與他們收,但是肯定沒新币多。”
比如一斤大豆她收十文銅币,那新币可能就是十三文。
冬兒領悟:“如果村民知道使用新币在城裡能更便宜更實惠些,肯定都會同意兌換新币了。”
袁天川一邊用手摩挲着自己的下巴,一邊若有所思地點頭應道:“嗯,此計确實行得通,這樣吧,那我不妨先選擇一個村子作為試點,看看實際成效如何。”
…
沒過多久,大量的糧食運到了郊外的莊子上,冬兒收到信後就已經等在了莊子裡,立馬有序的将糧食分配到各個作坊。
此時石叔和呂遠修做的許多物件都已經搬到莊子上來了,也提前讓在莊子裡做活的工人熟悉了一遍,等糧食一到就能讓人加工。
比如這稻子,冬兒直接交給負責稻米的于嬸,于嬸也不含糊,馬上指揮着衆人齊心協力地将這些沉甸甸的稻米搬運到她們所在之處。
緊接着,一場緊鑼密鼓的勞作便展開了:先是趁着陽光正好,把稻米攤開晾曬直至完全幹燥,并仔細去除掉其中夾雜的雜質;然後通過古老而實用的土砻進行脫殼操作,再精心篩選出顆粒飽滿的稻谷;接下來利用谷風車進一步分離,從而獲得糙米,接着工人們又馬不停蹄地使用水碓對糙米進行舂米處理以去掉外皮,同時再次借助谷風車将稻糠分離出來,最終才得以收獲晶瑩剔透的精米。
随後精米送至城中,而稻糠則會留下來送到躍山村喂豬,而100斤水稻差不多能有七十斤大米,其中有糙米有胚芽米有精米。
其中精米除了賣給城中百姓,大部分被段子翁和杜遠山帶走,經過一番烹饪,收益隻多不少。
而土豆紅薯之類的糧食更是被做成百姓們從未聽說的食物,細膩柔滑的土豆泥、爽滑勁道的土豆粉、香氣四溢的炒土豆、外酥裡嫩的炸土豆以及焦香誘人的烤土豆等等。
紅薯也是一樣,被制成各種各樣新奇的吃食,這些食物不僅價格實惠,味道鮮美無比,而且飽腹感極強,因此深受城中老百姓的熱烈歡迎與由衷喜愛。
而水稻魚則直接送到了酒樓後院,做成各種菜譜讓大夥一飽口福。
以往他們覺得河裡的魚不光刺多、腥味還重,很是不喜,如今經縣衙酒樓這般一做,不少人愛上了魚類菜系。
當然,僅限于酒樓做的,讓他們自己做,還是不喜,因為做不出那般味道。
而随着水泥路修好,各種作坊和店鋪也逐漸成型,城内遊散的百姓也少了許多。
畢竟,能遇到既給工錢又提供飯菜的好東家實屬不易,這樣的機會誰會輕易放過呢?
做工賺的錢多了,大夥也開始會拿出一部分存在錢莊,在日常的勞作過程中,他們與林府縣衙的人員頻繁接觸,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和影響,思維方式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轉變。
特别是看到酒樓後廚那幾位能幹的女廚娘通過辛勤勞動獲得尊重和認可之後,在林夏和春兒的耐心勸說下,越來越多的女子勇敢地走出家門,投身于各種招工之中,展現出女性獨有的魅力和能力。
當然,也可能是林蘇葉給的太多了,讓她們家中人也心動不已,所以放女子出家做活。
大人們賺的多了、聽得多了,學堂的招生率自然高了很多。
如今的整個青松縣百姓繁忙而又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