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鳳被甄家的遠房親戚看上了。”賈母道,“你找時間去送送她吧。”
“謝老太□□典。”
“你還記得鍊兒娶親那日,你跟着我和姑奶奶一起在水月軒吧?”賈母突然将話頭一轉,仔細觀察着玻璃臉上的神情。
卻見那丫頭臉色一變,随即跪下來求到,“老太太恕罪,那日彩鳳跟個不認識的人藏在假山裡。”
賈母臉色一變,剛準備派人去林府送消息,卻想起賈敏已經出發了,怕引起其他人注意,便隻能暗自祈禱,希望敏兒一行一路平安,自己隻是多想了。
卻道賈敏這邊,已經帶着一兒一女走上了赴揚州的船上,黛玉和林曠都是第一次出遠門,興奮的不行。黛玉尚還秉持着作為一個淑女的原則,一言一行謹慎自持,林曠則顯得有些過于亢奮,拉着姐姐一口一個黛黛,東指指,西看看,問東問西,帶着黛玉也跟着看到了不少新奇的事物。
等到了船艙裡,不用擔心外界的窺視後,黛玉才展現出了一個小孩子的活潑,透着紗窗仔細觀察着外面移動的世界,時不時想起在書中看到的詩詞,隻覺增加了不少見識。
賈敏原本十分擔心兩個孩子的身體,怕水土不服,怕暈船,所以預留了充足的時間,并做好随時換乘馬車繼續趕路的準備,卻不想兩個孩子都十分适應船上的生活,隻是沒到一處便十分向往去岸上看看,賈敏擔憂揚州的局勢,一次也沒有同意。
這日賈敏一行靠在一個小鎮上補充補給,卻正值中秋佳節,鎮上彩燈懸挂,人潮湧動,原來鎮上習俗在中秋這日放花燈祈福,賈敏看着兩個孩子眼巴巴看着彩燈的眼神,想起在揚州的老爺,心下也想祈福,便難得的同意了林曠想下岸玩耍的請求。
賈敏給自己和黛玉仔細的帶好帷帽,點了幾個強壯的婆子和護院跟着,準備随便逛逛,買個花燈。鎮上十分熱鬧,民風淳樸,看到賈敏一行,知道是貴族夫人出行,除了積極的奉承兩位小姐和少爺,希望多賺一點,投過來的目光也都是十分善意的。
黛玉是第一次出門,見到除了家人和丫頭婆子以外的世界,有些好奇又有些不解,作為一個四歲的小朋友,雖然身體較弱但天生聰慧,她逐漸理解到,人跟人有所不同:
比如自己跟弟弟,自己喜歡彈琴賞花,沉浸在詩詞裡描繪的奇妙世界裡,但是弟弟對于聽到琴聲隻會呼呼大睡,看到詩書也是一臉的皺眉頭,對于後花園種着的花草果樹卻十分感興趣;比如自己和身邊陪着玩的雪雁,雖然兩人年齡相仿,但是自己是府上的主子,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決定,而雪雁則需要聽自己的,以自己的意見為準。
但是當下所看到的卻又有所不同,說不上哪裡不一樣,但是看着在拿着一籃菊花沿街售賣的小姑娘,她年齡與白英姐姐相仿,身材瘦削,皮膚發黃,臉頰有些發紅,客觀來說,并不好看,但是她看到黛玉一行人時,主動迎來向賈敏和黛玉推銷起自己花籃裡的花,蹦蹦跳跳毫無淑女氣質,但是笑容真誠,“夫人小姐,這是今早剛摘下的菊花,可新鮮了,盛開的正好,非常适合兩位,要買一些嗎?”
那一瞬間,黛玉深深的被這個姑娘身上的某種東西所吸引,轉頭求賈敏将那一籃子菊花都買下,也牢牢的将這一幕記在心中。
對于林曠而言,這個小鎮遠不如現代所看到的繁華,在其中穿梭的人也沒有京城那麼魚龍混雜,更多的是底層質樸的勞動人民,他們用華夏人的勤奮和樸實,支持建立起帝國的根基。他着重觀察着在街邊售賣的農産品,推翻前朝以來,為穩定民心,制定了很多政策,将屯田歸縣,獎勵墾荒,将土地的所有權重新還給耕農,因此看到的農民臉上也多是積極樂觀,百姓在生活得以基本自給自足,也因此種植起基本糧食外的農作物,雖然種類不多,但已經出現在市場上,但多是尚未改良的品種,林曠默默的記住所看到的,不自覺盤算起改良的可能性。
黛玉和林曠被繁華的小鎮所吸引,賈敏也不知不覺跟着多看了幾眼,不知不覺間,夜幕的逐漸降臨,小鎮本就不大,主要的街道就那麼一個,随着懸挂着的花燈亮起,來買花燈賞月的人越來越多,賈敏帶着兩個孩子逐步被人群所包圍,吵吵鬧鬧的,賈敏被婆子們保護着,往碼頭方向走去,慢慢擠得跟護院們有了一段距離,看着街角,賈敏心下覺得不對,就看到碼頭的方向走來一夥黑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