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大秦,但現代 > 第62章 大義

第62章 大義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姬旦發現自己的确說不過他。

嬴政相對來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但作為能夠一統天下的秦王、作為執掌天下的皇帝,他的沉默隻是性格使然,并不是真的不善言辭。

相反,嬴政隻要願意,他完全可以巧舌如簧。

姬旦看着嬴政,心中評估他接下來還會說什麼,卻聽嬴政話鋒一轉,對他說道:“既然同為華夏之人,而且大家都如此相似,很多事情朕就覺得需要互幫互助。周公,不如和朕分享一下你都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也許朕能夠幫你一二。”

姬旦卻問道:“關于這裡的事情……伯益什麼都沒有和你說嗎?”

嬴政自然回答:“并未。大概是先祖心疼我,不想讓我參與到這些事情之中。”

姬旦的表情有些微妙。

顯然,他完全沒信。

好端端地伯益把人丢到這裡來幹什麼,他又不是不知道嬴姓和姬姓的那些愛恨糾葛,這顯然是一次誤操作。

伯益這個人性格的确是活潑熱情的,但他不可能因為嬴政是他的後代而對他産生什麼不必要的偏愛。

千百年過去了,他對後代的要求基本上隻剩下活着就行。

如果他會向嬴政透露什麼,那肯定是因為他想要透露,而不是出于什麼慈愛之心。

姬旦想了想伯益曾經經曆過的那些事,大概猜到了伯益在打什麼主意。

他不太好評價什麼,畢竟伯益所追求先王之治同樣也是他所推崇的東西,如果每個人都天下為公,那就不會出現春秋戰國諸侯紛争的事情。他和伯益在這件事情上基本上是可以達成統一的,也因此他也不是很想舉報伯益。

伯益畢竟是一片公心。

頂多是被嬴政利用了。

不過他估摸着嬴政很可能還得罪了伯益,在此基礎上伯益對嬴政現在的情況也不是很滿意,所以才沒有幹脆利落地把一切都交代清楚,他給嬴政改變的時間。

伯益想要見證的是改變,而姬旦現在隻想維護現有秩序。

不過姬旦可不在意嬴政改不改變,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勸退。

“知道這裡是哪裡嗎?”姬旦看向這茫茫無際的水面。

嬴政非常确定這裡并不是海,因為水面太過平靜,而且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海也不足以支持他坐在水面上與人交談,更不會漂浮着這麼多的屍體。

這裡有着和弱水相反的性質。

“伯益是否和你說過治水的事情?”姬旦手裡轉着他敲打編鐘的長棍。

“他并沒有詳細說,也沒有直接和我們說,但這并不難猜。”這種事情沒有什麼可隐瞞的,說出來會讓别人以為他的底牌,于是嬴政就直接說了。

“那你應該也能猜到這裡的水究竟是什麼了。”姬旦說道。

嬴政想了想,答道:“大概是時間在人們心中的某種意象吧。就像當初大禹治水中的‘水’,也隻是一種意象的形容,而不是真實的存在。”

姬旦又看了嬴政一眼,發出一聲歎息。

他無法喜歡嬴政,嬴政越是表現得聰明,他就越對周朝的衰亡有着更深的理解。

也許曆代秦王都對挖斷周朝根基做出了努力,但是真正讓周朝和它的諸侯國再也沒有辦法回來的是嬴政。

不過周朝滅亡在這樣的英雄人物手上,總比滅亡在那些蠢笨不堪的人手上要好。

嬴政表現得越好,有時候越能夠證明周朝輸得不冤。

與其讓周朝亡在愚蠢又纨绔的兒子手裡,亡在嬴政這種角色手裡要有牌面得多。

姬旦心想。

他相信這種話足夠讓嬴政覺得紮心,隻是這種話一旦說出口,那就實在是太醜陋了。

周朝的滅亡已成定局,他不能也不應該再去改變結局了,既然如此,那他希望周朝能有一個更加體面的落幕,即使作為周朝的最後一個人,他也要展現出自己應有的氣度和風采,而不是發瘋發狂,讓别人把他的狼狽盡收眼底。

總歸是要體面的,這樣才能不愧對于先王的教導。

姬旦亞夏心中紛亂的思緒說道:“這個世界沒那麼穩固,并且是逐步走向一個終結了。我想你大概也聽過,我們的文明是唯一一個能夠一直保存下去的文明,但事實并非如此,這往往取決于你對‘一直’的定義是什麼。”

“目前所有的預測最遠隻能抵達你的那個時間點後的兩千年之後,如果沒有意外,那麼兩千年内,華夏文明總是安全的,但如果把時間再拉長,那就不一定了。”姬旦說着,看向嬴政,他注視着嬴政,仔細地觀察着他的表情,就好像之前嬴政觀察他的表情一樣,他在确定嬴政和他對視之後才開始說下一句話,“其實說得殘忍一點,這個世界早就從一開始就處在不停崩潰的狀态。為什麼這個世界的科技隻有退步沒有進步?那是因為偶爾的靈光乍現,終究會随着時代消亡。這個世界的天道早就開始衰亡了,在一切生命——包括神明誕生之初就已經生病了。現如今存活下來的全部都是苟延殘喘。無論是神還是人,最終迎來的都是相同的結局。”

“我曾經聽聞一種說法,每一個人的降生都是為了迎接死亡。我不是很喜歡這種說法,因為實在是太過于虛無消極,但在這個世界中,這句話不算錯。在這個世界裡,長生的意義并不大,我們隻是被推遲了死亡,然後等着某一天像這一片水域上的所有人一樣,變成亘古不變的标本。”

姬旦想要從嬴政的臉上看到退縮,但是他卻覺得嬴政的眼神有點像是放空了。

姬旦并不覺得嬴政是那種會聽懵的人。

嬴政忽然笑了一下:“朕忽然想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朕曾經看過名家的辯題,關于‘技術’與‘天賦’。”

名家學派如其名,在“概念”與“事實”的研究上有很深的思考,著名讨論如“白馬非馬”,帶着一種濃濃的詭辯色彩。

這種話題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就是純粹的擡杠,但是如果和他們辯論起來,卻又覺得他們說的的确有道理。

嬴政對名家的學說并沒有太多的興趣,他其實還挺讨厭這群家夥的,畢竟他們時不時地就會跳出來,拿着法律條文中沒有清晰定義的東西鑽空子。

對法家攻擊“刑名”,對儒家攻擊“正名”。

在這種事情上,法家和儒家都深受其害。

嬴政很想抽他們,但是以李斯為首的法家之人和朝中的儒家之人比他更想抽他們,所以嬴政反而不生氣了。

雖然嬴政對名家的誇誇其談并不怎麼感興趣,但是讨厭一樣東西總得經過仔細的了解再讨厭,不然臣子問他為何不喜歡,他總不能用“别人都這麼講”來回答。

真要這麼做,那皇帝不如給那個人做去。

“技術”與“天賦”是名家曾經的一次讨論。

“技”與“術”本身應該是通過積累學識和鍛煉培養出來的,而“天”與“賦”則是人無法強求的天然屬性。

可是如果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過去的技術遠高于現在,并不存在任何積累,上古先民好像并不是通過積累學識和經驗獲得的技術,他們得到的一切更像是“天賦”。

他們的辯題極為“技術”是否是一種“時代天賦”呢?

失去了這種時代天賦之後,就沒法再強求了。

至于後面名家作妖開始嚷嚷着要把“技術”改名為“時代天賦”,不要誤導别人以為技術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的這種話題就沒必要提了。

名家日常發癫刷存在感罷了。

“用名家的思路來思考了一些問題的話……”嬴政總結了一下,“會不會就是因為天道衰亡,有些概念被混淆了,才導緻技術變成了天賦,成為了無法積累的東西。”

姬旦:“……”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