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圖謀的
齊俐:
“如果你能在桂花小學繼續待一到兩年,可能才會完全達成你二伯對你的塑造計劃。”
“不過現在,你二伯的計劃大概就隻缺了一個收尾。”
“也就是,你二伯可能認為,他對你的性格塑造雖然還沒有完全成功,但也完全了七八成以上。”
“進一步的,他還可能認為,你接下來的發展即使不會全如他意,但你也已經不可能當個正常的好孩子了。”
“在這種認知下,他當然沒必要冒着暴露自己的風險、在難度大增的條件下繼續塑造你。”
林柏聽得有些不明覺厲。
齊俐的意思林柏聽明白了,但對“人為塑造性格”“教育類文獻”等,林柏感覺距離自己有些遙遠。
生活的磨難讓林柏比同齡孩子早熟一些,且對人性有比同齡孩子更深一些的理解。
但林柏的理論知識掌握度依然隻是普通二年級小學生的水平。
林柏還完全沒有涉獵“教育學”的知識領域。
也從沒想過二伯對他所做的那些竟然存在相關文獻可以解讀。
而有文獻就意味着,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林柏驚歎于這種倒黴事自己竟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林柏希望以前的受害者能和他一樣脫離糟糕環境、進入新的好環境。
普通的、正常的二年級小學生鐘朵不知道齊俐與林柏上次聊過什麼,更是難以跟上兩人這次的思路。
鐘朵也不刨根問底,隻問她理解了的部分:
“所以,二伯的塑造計劃其實是失敗了嗎?”
齊俐搖頭:
“其實,雖然實際塑造出的方向與他預期的有一定差異,但林二伯可能确實大幅度影響了林柏的性格。”
“在主體方面,林二伯可能已經大緻達成了他的塑造目标。”
“這目标可能包括:林柏對父母完全失去信任。”
“對老師也有很多防備。”
“與同學們雖然能友好交流,但很難交心。”
“以事實來舉例,林柏,當你發現有同學突然靠近你時,你會下意識與之拉開距離、做好回擊準備。”
“因為以往的經曆讓你潛意識懷疑,那同學可能突然對你做些‘惡作劇’。”
“哪怕理性讓你相信新同學不可能那麼做,但身體的本能反應卻無法控制。”
“如果這些年你不是在你二伯刻意制造的環境中長大,你肯定不會形成這樣的本能防備。”
“人與人之間存在禮貌社交距離,而在你的防備心下,你能接受的最短社交距離比普通人的遠不少。”
“如果讓普通人感到舒适的最短社交距離是一米,你可能就需要兩米,甚至五米。”
“假如我們将鐘朵當作‘正常小學二年級學生’的标準,那麼顯然,林柏你是有一點不正常的。”
“你偏離你二伯塑造期待的最重要幾點大概是……”
“一,你沒有放棄學習。”
“二,當有機會之後,你沒有試圖反過去霸淩他人。”
“三,你選擇了以打工的方式賺錢,而不是偷。”
“四,即使你的實話被很多人批評為謊言,你也沒有真的去撒謊。”
“五,你沒有因為遭遇了很多惡意,就拒絕他人的善意。”
“你能分清加在你身上的善與惡。”
“你會用善意回報善意。”
“這些決定了你沒有真正變壞。”
“但這幾點對你二伯而言可能不是太重要。”
“屬于有更好、沒有也不影響大局的類型。”
“你二伯應該并不在意你本質上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
“他在意的應該是其他人。”
“或者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你二伯隻在意你父母認為你是好是壞。”
“其他人對你的評價,可能都是你二伯利用來影響你父母對你的觀點的工具。”
林柏怔愣。
鐘朵繼續隻對自己聽懂的部分提出觀點,或者叫質疑:
“如果以我為正常的标準,那我覺得齊俐你也不正常。”
齊俐笑着:
“對呀,所以我覺得,林柏完全不需要介意他的不正常。”
“二伯可能從這份不正常裡獲得了他需要的利益,但這種特質應該不會影響林柏好好生活。”
“隻要林柏确實想要好好生活。”
林柏呢喃:
“我當然想。”
“而且我确實會好好生活。”
“我想你的猜測是對的。”
“因為順着你的猜測,那就很容易知道二伯得到的利益是什麼了。”
“我對同學、對老師确實有提防,但都在慢慢淡化。”
“因為正如你所說,我分得清老師同學的好壞。”
“我不會一直将以前對壞老師、壞同學的厭惡放到好老師、好同學身上。”
“我知道他們是不同的人。”
“我知道好人不會莫名其妙做那些惡心事。”
“我能慢慢糾正我的錯誤本能。”
“也許會花比建立這種本能更多的時間,但遲早能糾正到别人察覺不出的程度。”
“但唯獨對父母的不信任……”
“因為我的父母隻有那兩個人,他倆一直對我那麼壞,所以我的态度就很難改變。”
“而因為我的态度一直不軟化,所以他們對我的厭惡也不會淡化。”
“這是個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