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能扛鼎
周一早上,齊俐一家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
齊俐就讀的石階小學距離她家隻有一刻鐘的步行路程。
——是從打開家門開始計時,到走入班級内齊俐的座位坐下結束計時。
全路段在上下學時間都人流量頗大。
所以除了入學第一天外,齊俐一般都是自己走。
連偶爾需要搬些大體積或較重的物品時也不例外。
畢竟于荼的負重能力幾年前就不如齊俐了。
而齊觞的負重能力……
一兩分鐘的話跟現在的齊俐比算半斤八兩,但如果需要持續負重十分鐘以上,那齊觞就還是歇着吧。
齊俐:這些過分依賴腦力的城市人呀。尤其我媽,工作時間基本都是坐着,讓她無負重爬個五樓她都氣喘籲籲。
有時齊俐上下學時正好遇到住同小區的同學,也會搭個伴一起走,但她基本不會刻意跟誰約着同路。
齊俐:
“因為等人很麻煩。”
“而且有些人走路速度太慢了。”
在很多同學們眼中,齊俐這人有點怪。
不僅是因為齊俐力氣和食量特别大,也因為她總是極為我行我素。
這種我行我素并不是挑戰校規、搗亂課堂或者欺負同學什麼的。
而是不與人抱團、不在乎别人怎麼說她。
其他小女生連上廁所都要結伴,但齊俐卻可以在人差不多都走光了的食堂中以穩定的頻率繼續進食。
她從來不會因為身邊沒人陪着而慌張加速。
齊俐也對那些人的疑惑感到不解:
“為什麼要慌張?”
“我去食堂吃飯的第一天就跟食堂阿姨确認過,隻要在十二點四十五分之前吃完離開,就完全不會影響他們打掃。”
覺得齊俐怪的同學們:
“可是,大食堂在十二點半基本就沒人了呀。”
“食堂阿姨也是從差不多十二點半就開始打掃食堂的。”
齊俐:
“所以我都坐靠近門口的位置。”
“阿姨是從後往前打掃,等她們打掃到我那裡時,差不多就是四十五分了。”
“偶爾阿姨動作快些,或者趕時間,我可以等她打掃到面前時端着飯盒到外面去把最後幾口吃完。”
同學着急:
“不是時間問題。”
齊俐費解:
“所以問題在哪裡?”
同學們也說不清楚。
但他們就是覺得,在那麼大、空了的食堂裡獨自吃飯,明明是一件很讓人緊張的事情。
偏齊俐就是不緊張。
為什麼她不緊張呢?
齊俐:
“所以我究竟為什麼需要緊張呀?”
“食堂的叔叔阿姨都很和善呀。”
“習慣了我的食量後,他們有時還會将員工餐分我一些。”
“員工餐裡的有些菜是單獨另做的,比給一大群學生做的大鍋菜好吃。”
“不過好吃的幅度不大,畢竟廚師沒換人。”
同學:
“誰讓你點評菜好不好吃了?!”
齊俐:
“所以說,你們到底哪裡不理解呀?”
同學很不滿:就是這種理所當然的态度,搞得好像我們才是奇怪的人。
齊俐:
“你們有沒有想過,奇怪的也許真是你們呢?”
同學:
“我們這麼多人一緻認為奇怪的是你。”
齊俐搖手指:
“不是人多、嗓門大,就代表對。”
“尤其在一個屬性比較局限的群體裡,大比例的認知一緻,有可能隻是無腦的人雲亦雲。”
“例如這件事,如果我們把提出想法的群體範圍稍微放大一些,比如包含食堂員工、老師、家長。”
“你們聽那些大人中的誰說我吃飯時間特别長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當然,我的食量确實是大到有點奇怪,這個我也承認。”
“但在如此大食量的前提之下,吃飯時間長不是順理成章的嗎?”
“老師還專門跟我說,慢慢吃、别着急、要細嚼慢咽,以免消化不良。”
“食堂打飯的阿姨叔叔給我打的份量是你們的幾倍,但刷卡也就意思一下隻收我兩份的錢。”
“這個收費還是校長親口吩咐的。”
“你們中的一部分人應該也聽到了的,當時我媽為這事專門來過一次學校。”
“我媽跟校長說,我的餐費按實際的量給,是幾份的量就算幾份的錢,打菜時則把幾份打在一起,都裝進我的大飯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