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我在梁祝故事裡當女帝 > 第3章 月下結拜

第3章 月下結拜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你要離開祝家?”祝英台心裡一酸,她們二人從小一起長大,她從沒想過有一天郁離會離開。怪她沒收好借據以至于惹出這般亂子。

郁離那麼愛面子,一定是聽說娘堅持要趕她走才會主動離開。

“郁離,你相信英台,英台一定會.......”祝英台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劉郁離打斷了,“你還要絕食嗎?”每次祝夫人要趕她走,英台就鬧絕食逼得祝夫人妥協。

祝英台小臉一紅,絕食是比較幼稚,但有用就行,就像郁離說的,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劉郁離開口就是忽悠,“英台,你忘了我找到親人了,我想回家。”

祝英傑按她給的地址找到了未來的宋武帝劉裕。

此時,劉裕還沒參加北府軍,開啟他的傳奇之路,而是在家鄉以砍柴、打漁為生。

據說,他和劉皇叔一樣賣過草鞋,劉郁離琢磨着她是不是也該去賣賣草鞋?

所謂親戚關系是劉郁離編造的,但當她托祝英傑帶着重金上門尋親時,這份親戚關系就由假成真了,劉裕輕而易舉接受了自己有個遠房小表妹,因天災人禍流落在外的事實。

畢竟要沒親戚關系,誰會送這麼多錢給一個陌生人?

劉郁離特意囑咐過祝英傑,說是為了避免親人憂心,隻說她被祝府收留,千萬不要提及她的身份。

祝英傑隻當劉郁離放不下以前士族小姐的身份,不想被親人看低,又念及祝英台的面子,便同意了。

“可是你和他們又不熟,還從沒見過,他們不一定會……對你好。”祝英台本想說,他們不一定會認你,轉念一想,郁離剛送了他們家重金,京口劉家應該沒有這麼忘恩負義。

但一想到,劉家很窮,祝英台怎麼都不放心郁離回去。郁離吃東西這麼挑剔,吃飯要有葷有素,最好還要有飯後水果。果子隻喜歡吃甜的,還喜歡在房間裡擺放各種鮮花。

在劉家,郁離還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嗎?最重要的是她一想到郁離要離開,眼淚就止不住地流,“我不想你走。”

謝若蘭見祝英台哭了,立馬朝劉郁離使眼色,誰惹的禍,誰善後。

“英台,你知道我不想做丫鬟。”劉郁離抽出手帕給祝英台拭淚,“當初要不是你,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保不住。”

十年前,會稽發生水患,百姓流離失所,盜賊橫行。原身一家聽聞隔壁上虞縣祝家莊正在收容流民,就想着遷往上虞,誰知在路上遭遇山賊劫掠,原身一家滿門盡滅。

之後,醒過來的就是後世的劉郁離了,前半個月她混在流民群裡,跟着他們一起趕往祝家莊,哪怕再小心,依舊被人盯上了。

好在劉郁離也不是個善茬,一鍋毒蘑菇放倒了觊觎她肉身的人,還收獲了一點小錢。

此事過後,劉郁離決定找棵大樹托身,祝家在當地名聲很好,出了名的和善。她多方打探信息,進行背調時意外得知祝家有八子一女,其中女兒名為祝英台。

此時,劉郁離方确定自己穿進以東晉為背景的梁祝故事裡了,她的第一意識是祝英台可以為我所用。

她花錢換掉了自己的乞丐服,并買了一隻鮮豔的蝴蝶風筝,故意在祝家附近放,果然将祝英台引了出來。然後,她用可憐的身世打動了單純善良的祝英台,被她帶回了祝家。

然而,劉郁離的小心思在祝夫人眼裡一覽無餘,祝夫人當場來了個服從性測試,要給她改名,主人給丫鬟賜名是恩賞,既是恩賞又怎能推辭?

就在劉郁離思考自己要不要忍辱負重時,祝英台開口說話了,繁陰上郁郁,促節下離離。郁離這個名字她很喜歡,就不用改了。

五歲小兒出口成詩,祝夫人不認為自家女兒有這個才能,扭頭深深看了劉郁離一眼,這是個有來曆的,難怪心氣高。

自胡人入侵,淪落的士族多了去了,祝夫人也無心細究,看在女兒面上沒有堅持改名,而是以學規矩為名,來了個下馬威,将人安放在廚房燒火。

劉郁離在廚房發育兩年,靠着時不時折騰出點新鮮吃食,成功轉崗,成為祝英台身邊的大丫鬟。

可以說,劉郁離的成功一半源于她的心計,一半依托于祝英台的善良。

正因如此,劉郁離才想着保全祝家,保住祝英台。

一開始,劉郁離想的是對内自強,加強祝家武裝力量。對外抱大腿,攀附下任皇帝劉裕。

之所以選擇讓祝英傑幫忙尋親就是想給他創造一個結識劉裕的機會,萬一發生了蝴蝶效應,兩人成為至交好友,祝家的前途還用擔心嗎?

向祝英台借錢也是為了在祝英傑面前将這筆巨款的來源正當化,以祝英傑對妹妹的疼愛絕對會替祝英台隐瞞此事。

劉郁離的計劃可以說是相當周密,算盡人心。但她着實沒想到祝英傑晚歸會引發祝夫人的連鎖反應,以至于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當第一杖落在身上時,劉郁離心裡恨極了,心想着祝家的死活關她什麼事?愛死不死。

但當祝英台撲過來以身相替時,劉郁離的黑化進程突然被打斷。不管祝家如何,最起碼祝英台是真心拿她當姐姐的。

戾氣褪去後,劉郁離神思清明到極點,一直在思考她為什麼要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

祝家也好,劉裕也好,難保沒有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一天,隻要她是一個丫鬟,别人就能輕而易舉地決定她的生死。

這樣的命運她接受嗎?

不!她絕不接受!

祝英台也無法接受劉郁離要走的事實,哭訴道:“你說過英台是郁離最重要的人。為了我,你也不願意留下嗎?”她們這麼多年的感情難道都不作數了嗎?淚水大顆大顆滑落,“蘭姐姐要走,你也要走,你們都抛棄了英台。”

“英台!”謝若蘭一想到三人即将各奔東西,不知何日才能重逢,悲從中來,“我們還有再見之日嗎?”

“有!”劉郁離斬釘截鐵道,“相信我,用不了多久我們會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重逢,那天陽光明媚,春風正好。”

明月初上,夜色茫茫。

庭院中,劉郁離、祝英台、謝若蘭在做最後的道别。

明日劉郁離将以謝若蘭陪嫁丫鬟的名義,與她一同登上前往杭州的船。

“若蘭,你願意與我義結金蘭嗎?”一番猶豫後,劉郁離說出了心中醞釀已久的想法。

桃園結義,劉關張三人生死相托,兄弟之情,知己之義,世所動容。但縱觀曆史,這種情義卻在女子之間極為罕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