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雪山奇襲之戰有些特殊。
它并非大軍壓境式的大規模作戰,而是一次遊離在正統體系之外的小型偷襲。
萬堯清時任三品官職平西将軍,奉命攜領五千精銳士兵靈活穿插在雪霧中,核心目的是暗中取敵人首級,所以具體的行軍計劃均在私下悄然推進,沒有驚動大軍。
此戰風險雖大,但難度卻不高,對于骁勇敏銳的年輕良将而言本應勝券在握。
那時在京城中的萬老将軍已是一品大将軍,他負責統領全國軍隊,權力極大,因此受到了各方勢力暗中迫害;兒子萬堯清在二品撫軍大将軍孟聽海手下做事。
原本萬堯清可以按部就班地成長,但朝中形勢突然惡化,耿直的老武将不善心機,一時竟處于被動,情勢所迫之下,萬氏急需後輩立下這一擒王之功來鞏固地位。
老将軍提拔過的心腹孟聽海為此籌劃了這一戰。
他曾對小侄寄予厚望:“無論如何你都必須取到賊寇首級,隻有盡快擢升鎮西大将軍,用軍功安撫帝心,方能護佑家族榮光與全體将士的平安。”
就這樣,弱冠之年的萬堯清便承載着巨大的使命奔赴雪山了。
猶記得凜冬寒意森然,馬蹄在雪路上踩下一排整齊的印記,行軍路上隻聽得到呼嘯風聲,冷、餓、渴...腳下如有千斤重。所有和萬堯清年紀一般大的男兒心中都冒着熱氣騰騰的軍功之火,他們感念着衣錦還鄉,所以再苦再累都無一人退縮,
但也無一人活着回來。
一次倉促的作戰計劃導緻了一場無謂的傷亡,讓冷血理性的年輕将領陷入錐心之痛。
---打仗,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百姓安居樂業?
事實上,每一處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不乏被誤傷的無辜百姓,他們死的死傷的傷,房屋盡毀,土地荒涼,參軍犧牲的兒子更是再也無法魂歸故裡……哪裡安居樂業了呢?
為了鞏固王權?
可王的欲望總是無窮盡的,今天攻下這座城,明天就垂涎那座城,這就意味着戰争必然無止無休,生靈塗炭的慘劇就永遠不會落幕。
若是為了家族榮光。
萬堯清悔恨地跪在五千英魂的墳前,因過于悲痛心碎而暈倒前的最後一刻他發誓---絕不再為私利而起戰。
潔淨的白雪融化成無辜亡靈們的暖被,一層一層的覆蓋着……
萬堯清在極寒之地竟也感受到了溫暖。
他的高燒直到七八日後才徹底褪去。
據說十幾名軍醫耗盡畢生醫術都無力回天,孟聽海在此期間雷霆暴怒,一怒之下竟然砍殺了三名位醫官。
武将向來隻遵循“人定勝天”的法則,但孟聽海違背了它。他用巨大的代價從敵國請來最靈驗的巫醫為僅剩一口氣的小侄作法醫治。
巫醫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他要撫軍大将軍自斷右手,否則絕不出山。
這不僅是一種侮辱,更是斷送一國大将軍旅生涯的狠毒脅迫,但孟聽海接受了這個交易。
萬堯清蘇醒了。
他做了一個古怪的夢,夢裡有一大片銀杏林,就長在距離京城最近的那座甯安古城的山上,那山不高,他幼時去過,然而記憶中從未見過什麼銀杏林。
他以為自己已經死掉,魂歸故裡,這才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
銀杏飄飛,他慢慢地走近,樹下隐約能窺見一男子坐在藤椅處。
明明方圓百裡唯有他和陌生男子兩人,但卻聽到男子在和誰說話:“爺爺,這銀杏林和畫裡的那坨樹林長得挺像的。”
爺爺?
萬堯清露出了困惑的表情,他在喚誰?
這個身着奇裝異服的男子究竟從何而來,為何我瞧不清他的臉?
萬堯清不禁加快了腳步,可就當他馬上撥雲見日的一瞬間,意識神魂被猛地抽離,耳畔正傳來幽長詭谲的鈴樂聲,像在招魂。
夢即将要醒的那一瞬,金燦燦的銀杏林突然着了火,漫山遍野的大火即将吞噬整座古城,但樹下男子渾然不覺,萬堯清聲嘶力竭地大喊:“不要!”
男子聞聲轉過頭來...萬堯清拼命朝他奔赴,“到我這邊來!”
可是火光極速沖天,他根本來不及救下他!
隻見甯安銀杏在天際炸出一朵朵燦爛的硝煙雲團,灰黑色的煙霧随着呼嘯的風最終落在了雪山之上……
萬堯清心如刀絞,卻想不明白這份心痛究竟為何?
銀杏烈火燙傷了山下埋葬着的将士,“---不要!!”
魂被招回來了,他大口喘着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