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更闌的住處有兩個,一是古城甯宅,曾經甯老爺子給他單獨辟出來過一個小院,隻可惜大火燒完了。
二是京城北街書閣附近的一個小宅子,這宅子也屬于甯家的房産。他那時為了就近照看書閣,偶爾會在此休息。也幸好有這個落腳點,之後忙活寂聲樓時才有個容身之處。
自從被強迫接受玉骨哨後,蘇更闌便化作一隻倔強的鹌鹑,堅決苟在這裡閉門謝客。
他将寂聲樓的一應事務交給原先培養好的副手,若發生了緊急事情,會有跑得快的小啞童來傳話,自己再随時奔赴過去。其餘有關酒樓經營的事務均在既定的章程下運轉着,有條不紊。
在家中閉門不出主要是為了躲人。一是躲萬堯清,二是躲陸丞相府。結果躲的這幾天裡完全無事發生,風平浪靜到令人不可置信。
蘇更闌雖納悶,但他覺得有些事肯定是自己想不明白的,想不明白幹脆就不去想,先緊着自己。
他寄出了兩封信,第一封是給甯老爺的:
【甯叔:
古樹号風,殊以為念。
書閣一切安好,寂聲樓亦步上正軌,您可放心。另,甯謙後日回城之事,他與我已通書信,我屆時赴約迎接,定将義弟照顧妥帖。
近來忽冷忽熱,伏乞珍衛。
---兒甯蘇敬上】
私下裡,蘇更闌一直喚甯老爺為“叔”,内心是親近的,但他嘴上很難“父親父親”的去叫,畢竟他親爸還健在着呢,過不去倫理那道坎兒。好在沒人計較這事,大家都默許了這個叫法。
後來是哪次來着,甯謙把他叫了聲“甯蘇大哥”,後來他在甯家的名字就變成了“甯蘇”。
大約是好人有好報,宅心仁厚的甯老爺大火當日不在城中,他出去遊山玩水了,所以幸運地避過一劫;
至于逆子甯謙,自小喜愛武術想當大俠,所以行蹤無定,同樣命好地躲過災禍。
猶記得當年甯大俠把他老爹氣的半死,幸好有蘇更闌經常從中調解,勸他說小男孩叛逆期到了,管教可以,但态度别過于激進,免得傷了父子和氣,這才平息了許多雞飛狗跳。
但有趣的是,甯謙特别聽他甯蘇大哥的話,時不時地寫信彙報自己在哪、最近又幹了啥好人好事,所以蘇更闌對他的行蹤一直是了解的。
這不,這次兄長遇見頭疼腦熱的事了,第二封信便是寄給義弟大俠的---
【回來幫我】
就這麼言簡意赅的四個字,在外頭浪了兩年的大俠便表示立刻動身回城。
---【等着】
蘇更闌猶豫了很久,要不要把城防圖一事告訴甯叔呢?
但思來想去,思來想去,認為還是不要打擾老人頤養天年的好。年輕人能解決的事就先靠自己吧。
于是他粘好信封,蓋了個自制的戳兒,轉手遞給身側下人,“萬家的信使應該速度很快吧,那就麻煩把這封家書也盡快送到喽。”
“是。”下人領命。
蘇更闌把甯謙喊回來的原因很簡單,他希望有個甯家正統血脈坐鎮,他隐隐預感城防圖這事以後定會掀起軒然大波,書閣若淪陷為漩渦中心,是自己一個人招架不了的。
未來如若産生什麼争議糾紛,甯謙出面解決,總比自己這麼一個義子有話語權。
除了聯絡義親們,蘇更闌閉關期間幾乎把大半時間都用在了研究《屍身圖鑒》上。
高墜緻死,難産而死,利器所傷導緻失血過度而死……種種死法對應的大小案子被詳細羅列。
這書卷相當于法醫卷宗,按理說隻有警察叔叔能調閱,普通人肯定是沒資格看的。但高級軍事指揮官調閱它不就跟玩兒似的?
一卷不夠,将軍府直接連夜給他送來五個巨大箱子,每箱足足一百卷。
那日從驚魂未定的古城一回來,阿炎就把它們送來了,态度特别殷勤:“蘇先生您慢慢查,将軍說了,您若有什麼需要盡管提,我們必當鼎力相助。”
“我都說我不查啦!我和你家将軍再無瓜葛你是不是聽不懂人話啊?”蘇更闌在院子裡轉圈圈,心裡要煩死了,“我從今往後一門心思隻賺錢不行嗎,我真的不想卷進你們殺人放火的大陰謀裡,阿炎你行行好,回去禀告你家将軍就說求他放過我吧?”
但阿炎反而苦口婆心勸起來:“蘇先生,您千萬别在将軍面前說什麼再無瓜葛的話,這話傷人的很。”
“将軍知您說不查案是賭氣,所以特意命我将您想要的圖鑒都送來,一片用心良苦啊蘇先生。”
蘇更闌苦惱地抱頭蹲地,“可我真的不知道他想要的東西在哪,我無法回報他的。”
“您不妨心寬一些,這都是将軍對您獨一份的偏愛嘛。”阿炎甚至有點谄媚。
蘇更闌震驚地望着阿炎,瞬間有種回旋镖正中眉心的荒唐感……就知道那日在趙寬面前胡說八道時全被偷聽到啦!
阿炎滿臉堆笑地領一個相貌端正的年輕人給蘇更闌看:
“這位是小津,他曾在我手下辦過事,身手不錯而且人伶俐的很,将軍特意命我挑人供您差遣,以便您身邊時有個給将軍府傳話的,好保護您安危,若---”
然而阿炎的話沒說完,蘇更闌就氣哄哄把他攆了出去,給大門庫庫上鎖,冷漠堅決。
“我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