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父之仇也不過如此啊?!
更何況是為朝廷行事,以緻過勞導緻的錯了一個字,死了鞭屍?挫骨揚灰?門生故吏、書信往來、全部株連?!
的确,文觸怒于人,最後至死的,也是有過的,甚至牽連家人的不是沒有。
但是眼下這個什麼玩意?!
還大行其道?這麼大行其道下,天底下還有什麼知書明理之人嗎?
一個不留全殺光了吧!
【什麼叫做承望風旨,但有一言一字稍涉異諱者,無不争先造讦,捕風捉影,吹毛求疵,流毒遍天下啊。】
李斯突然感覺,對比之下,之前自己所寫的,還沒有到實際上呢,僅存于紙上就已經很絕了,但是對比之下,好像也沒有那麼絕。
【就連陛下都沒這麼幹到這種程度的。】
嬴政:???
什麼叫就連?
朕不是為了捕風捉影,吹毛求疵,使天下不安。
【什麼叫古人看了都感覺後世人更封建啊。】
【哦不對,君主集權好像是越到後面越大越完善,還真的是越往後越封建,真說是一切大改,得到現代為止。】
封建乃是封土建國之意。
但是這個話語中封建,大抵不是這個意思。
不過……
就以前後之語,竟是大多聽懂了。
[而對于這麼一團亂麻的元史,後人其實也想改,但是鑒于這事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定的,想改就是數典忘祖,結果就是改也改不動,後代皇帝也不可能主動提。]
[真說是元史後人再新編,已經是明朝滅亡之後的事。]
不法古,不循今,時過境遷,若仍舊守舊制,尊古法,天下大亂。
這些後人,怎麼比他們還作古?
不愧是儒家統治的兩千年,瞧瞧都成了什麼樣?
就知道不改。
儒家學派:?
這明明是法家的事,法家才搞什麼愚民,你們也不看看現在要燒書的是誰?
法家學派:主張愚民不假,但是我們是不明所以不辯,不是生天下亂!
“廷尉大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史有千古,人自不同,何必一并改之?”有人開口道。
你們為這個不知道多久的後世打什麼打?
他們的鍋,你們在這裡争,在這裡推有什麼用?跟你們有關系嗎?
昨個也就算了,畢竟還算是立身根本,今天這都離譜成這樣了,還争什麼,這都一點不沾邊了。
此話一出,頓時有人沉默了。
就很有道理。
不過儒法是不推了,但是諸子百家中,可不是這兩家。
尤其是今天本來就是繼之前的混戰。
雖然說眼下是論史,論書,但是趁機插點總是可以的。
隻不過作為拍闆定案的始皇帝此刻沒心情理會他們這群人的心思,他現在隻有一個感覺,那就是——
去他的錯覺!
皇帝這個稱呼就是人人可用!
不會自己起嗎?!
這個是朕自己給自己起的!
你們是不是不行?!
怎麼,你們人人功蓋三皇威過五帝是吧?!
甚至此時此刻,嬴政已經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搞這一套。
下一代不見得,但是若非下一代,怕是這東西改不動。
但是萬一死的時候,後世不肖子孫,是不上什麼谥号,但是改了下帝号呢?
如此直接代代通用?
想到此處,嬴政心态更差了。
但是要是再下個旨意說這個,目的性太明顯,恐驚那神異之士。
這麼想想,嬴政心态更加窩火了。
再看看那邊不知道想什麼的扶蘇,雖然知道這種事絕對不是這孽子幹的,但還是怎麼看怎麼來氣。
瞧瞧你那不肖子孫!
瞧瞧!
“?”扶蘇感覺到始皇帝嬴政的目光擡起頭來,一時間有些迷茫。
仔細想來,眼前這些事情,也同他沒關系,即便是心中思緒極多,準備私下禀告,但是此時此刻,他甚至都沒開口。
父皇,您是什麼意思?
嬴政看着扶蘇這個有些不知所以樣子,不由得眉頭緊蹙,随即收回了目光。
他不想讓扶蘇猜到自己在想些什麼,也不想承認别的什麼。
但是就是無來由的生氣。
遙想當年小時候,多好一個孩子?
那麼大一個,從軟趴趴到能跑會走,貼心極了。
樣貌和性格多像朕?現在一點也不像,而且在一衆兒女之中,而且就屬他最不像。
更别提這種很有可能子嗣沒教好的事了。
不過側面想想,或許也證明了扶蘇這個秦二世當的很好,不過這個嬴政不想管,也不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