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如果沒有兩次焚書,送走了一大堆先秦書籍,感覺也不至于後來儒家不僅僅一家獨大,而且徹底占據生态位置。】
【能流傳于世的,那都是冒死傳下去的。】
【而且相比較原來的基數極大,冒死傳下去的那些要是丢了,那很容易就會變成徹底亡佚,更别提沒有焚書這種事情,書籍流傳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每當遇見戰亂就已經是很大的阻礙了。】
【釜底抽薪啊。】
【别的不說,非儒後來都剩下一半了。】
在那一瞬間,墨家弟子心态本來就已經很是炸裂了,此時此刻,更是如同火-藥桶似的。
【經曆過這一場,到漢代之後,漢惠帝廢除挾書律,文帝的時候,朝廷更是鼓勵自家藏書,免得再來一遭大火。】
嬴政:……
怎地麼又引到朕身上了?!
如果說之前聽着什麼焚書的事情,有些不疼不癢的,那現在直接扯到自家身上了,那此時此刻,意義都不一樣了,那甚至都準備去跟始皇帝來個徹夜長談去了。
甚至有些人目光落在了李斯上。
那眼刀子恨不得把李斯給撕了。
的确,有陛下的問題不假,你李斯不也是出建議的那個嗎?
李斯:???
我也是法家的!
再不濟我也是儒家的啊?
我也是受害者!
法家學派:誰覺得你是法家的了?你不是師承荀子嗎!而且現在來看也不是特别的法家!一點也不像是韓非那麼堅定的和儒家劃清界限!
儒家學派:明明是荀子弟子,結果明擺着是偏法家,雖然不像是韓非那麼讨人嫌,但是你也沒好到哪裡去!
其他家學派,尤其是以墨家為首,道家為輔的學派,那更是不管這些了。
[皇帝以儒家思想長期穩定的統治中國,直到近現代方才結束。]
[當然這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時并不是這麼說的,當時說是,罷黜百家,表彰六經。]
有區别嗎?!
由儒家的六經為基底,剩下的那還不是由儒家說了算?!
這就儒家的天道昭昭是吧?!
法家的堅定支持者,眼下已經不想止于大殿論道了。
當然,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
這也就是在鹹陽宮中,有陛下在上,否則當場就要發生械鬥。
除此之外,亦是有人就此決定,防止不測,多做點事。
怎麼能把自家著作傳下去呢?
【不過其實也不能說是純儒家,準确說是外儒内法。】
在那一瞬間,法家的衆人收心坐穩了。
那沒事了。
其他家:????
【甚至到現代,法學依舊存在。】
法家心态更好了。
雖然這個現代明顯是有點問題的,現代的現,明顯是兩千年後的世界。
四舍五入……
有沒有可能是這神異之人的現呢?
世間亦有傳說,一日如千日,世如滄海化桑田。
從古到今可以,那從今到古,是否可以?
仙神之能難探,難明,何嘗不能呢?
許多人想着,然後就聽見那邊繼續道
【不過後世的法家不見得是先秦時代的法家了。】
原本剛剛穩住的法家心态重新提了起來。
【但是法律這東西,本來就是跟随着時代變化而變化的,過程天翻地覆,内容截然不同,不說是天差地别,那也是沒什麼太大關系,但是總歸是法家的終極目标——依法治國。】
法家弟子心……心放不下一點!
伸頭是一刀,縮頭是一刀,能不能直接點?!
隻是那‘依法治國’四個大字,也實在是讓許多人都不由得心下悸動。
别說旁人了,即便是李斯也還是比之前高興了些許,壞消息,當注意到别人的目光時候,尤其是王绾、隗狀甚至還有王贲等人的目光,李斯的心情就沒那麼好了,當即歎了一口氣。
此時此刻,李斯隻能看了一眼自己交好許久的同盟姚賈,下一刻,就看見了姚賈那沉思的樣子。
注意到李斯的目光,姚賈沉默了一下,挪開了視線,完全沒有助其一臂之力的意思。
李斯,我姑且算是師承縱橫家的。
你懂嗎?
“……”李斯。
李斯調整了一下心态,最終看向了始皇帝,目光灼灼,充滿了信任。
陛下,臣現在可隻有你了。
始皇帝嬴政注意到了李斯的目光,始皇帝選擇移開自己的視線,完全沒有和李斯站在統一戰線的意味。
李斯面上一僵。
嬴政:李斯,你還是隻有你自己吧。
你還記得朕之前,也被這件事坑過嗎?
朕的事情,朕自己負責,不找你麻煩,你的事,你也自己負責。
【說起來挖墳挖出祖師爺那個,好像就是法家的事吧?什麼叫緣分啊!】
法家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