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燈閣
近來上京聚滿了文人俠客,諸如提燈閣白雲間和月上樓台這種文人相聚的風雅地,早沒了下腳地。
昨日回了林西洲的拜帖,約見今日辰時相見于提燈閣,幸得池硯早早給留下了一間閣樓。
“這閣内不得空閑,這方小閣樓臨下就是奉元主街,鬧市之地郡主莫要嫌棄。”
“這又何妨,我卻是喜歡熱鬧的。”林西洲淡笑:“且,若是我沒記錯,今日就要公布讀卷大臣兼大考巡檢的人選了吧?”
李相宜撥開熏爐摁滅了香薰,一旁近侍手裡端來了一盒玉蘭香。
身前這方墨色茶幾上卻一套白玉茶具,兩相色彩的相襯,慎寂之意躍然而上。
煮好的霧山白茶被推到林西洲手邊,李相宜回以一個淺笑:“郡主記得不錯,此刻皇榜應是已經在九大主街頒布了。”
“那就很好啊,我們在這閣樓裡若有消息傳來,窗子大開,很快就能知道那些個人選都有何人。”
兩人之間的氛圍到此刻還是有些微妙,誰都沒有把話頭牽到今天約見的正事上。
“政事堂選出了十八位當世新才,皆為天下人所識得的逸群之才、不栉進士來考場巡檢,事後讀卷。”
“不栉進士?”林西洲眉梢微動:“這讀卷大臣竟還有女子?”
“自然,我朝包容兼并素不以男女之分來斷其才華與否,但女官都在内省,朝堂之上至今仍是男子獨斷。”
“今後朝聖日都會有大考,不問何籍不論男女,能者攀登。”
“造福之策,值得遵循叫好,這是清規先生所拟的折子?”
李相宜沒明确回答:“隻要是朝官都可以往上遞折子,遞折子不算什麼,這等策論難在決斷者,幸而丞相英明,力排衆議才定下了這大明宮曆代大考。”
林西洲抿了口茶,極為贊同的點了點頭。
“造福于民無上功德,曆來男女之間都有偏見,男子果決可斷軍國大事,而女子心思細膩未必就不能勝任廟堂。”
“不過這件事的确有違虞朝祖制,能拍闆定下這件事也足見丞相于殿上堂前的威信。”
未及李相宜再回話,窗外大街上一陣紛雜聲起,人群朝街頭的皇榜處跑去。
“讀卷大臣的名單頒布了!”
“宣和女公子列第一位!”
林西洲自窗邊瞥了一眼樓下激動着叫嚷的人,淡聲解釋道:“這是青州的一位富商之子,想來也是推崇墨誠才如此激動。”
李相宜端着茶杯喝茶,不緊不慢的咽下一口後才道“貌似郡主早知道宣和會出現在這讀卷大臣的行列中?”
林西洲站于窗前看着底下水洩不通,靠在窗扉前,回望李相宜。
“清規先生難道覺得以宣和之才夠不到讀卷大臣的行列嗎?”
李相宜一陣輕笑,林西洲也笑。
“見你之前,我散了朝在政事堂和幾位同僚一同拟出了十八位青錢萬選之士,青州林墨誠是我第一個便想到的人,她很夠得上。”
“若我沒記錯,她算是郡主你的堂妹吧。”
林西洲微微颔首:“是,我父親也是青州林家這一支遷到上京來的。”
“京裡總有詩會雅集不斷,我雖從不親往去也聽說過令妹瓊年郡主常在上京第一才女的候選之列裡,故也特意找來看過令妹的文章。”
“是嗎?”林西洲挑眉:“請先生賜教。”
“賜教不敢當,以在下愚見,同樣當得讀卷大臣。”
與此同時,門外傳來一道急促的腳步聲,聲音很重踩在木闆上,很容易聽出來這是有人快步上樓來了。
“郡主,咱們家二郡主登上皇榜了!”
一個像是有些功夫在身的侍女進門後見到李相宜立即收斂了些,卻也是難掩激動之意,手裡捧着一份告示到了林西洲跟前。
林西洲聽見寂月也入了讀卷大臣之列,好像略有一些驚訝,但眼中更多的是自豪。
“這是哪裡來的告示?”李相宜看着侍女手上的東西不住發問,這種級别的皇榜張貼後會有軍士守着,且不得毀壞撕下。
見有位朝官如此反問這侍女臉上有了些許的緊張,老實道:“問京府拿銀子買的,他們有許多放着也是放着還能換了錢充公。”
李相宜明了,輕輕點頭:“沒事,這無妨。”
林西洲敲了下茶幾提醒道:“朱顔,念吧。”
朱顔颔首,展開了告示。
“上京三人,王家獨女王幼悟,瓊年郡主林寂月,和月上樓台的唐柏公子。”
“下京上官肆和洲悅人,長安鐘離澈,沂州盛希城,青州林墨誠和古四都鐘千桑。”
林西洲一一回憶着對名單上這些人的印象,她大都見過,都是年少成名風光恣意的少年天才要麼就是聞名在外。
“郡主,大人,剩下的皆非我朝之人了,還要念嗎?”
“念。”
朱顔把告示疊起一部分,繼續念道:“九黎王廷王女,九黎真和,極山劍宗李棠,北淵北尚岚和溫久年,萬鳴谷俞非晚,上辰方落禹,東華宋懷景,西夷陳養華以及靈鶴山盧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