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宋冰日常晨練,帶着妹妹們洗完臉出來的宋丹站在屋檐下看他打完了一整套功夫,問:“舅,你今天咋不打拳了?”
宋冰收功,吐出一口綿長的氣息後,不緊不慢往屋裡走,“這套功夫咋樣?”
宋丹跟在他後邊擡手伸腳比劃,“沒有打拳威風。呼!哈!嘿!打拳多威風啊,一看就很厲害。你今天慢吞吞的,好像在跳舞似的。這也是功夫嗎?舅。”
宋冰屈指敲了一下她的腦袋,“哪裡像跳舞!你不覺得行雲流水翩若驚鴻矯若遊龍嗎。”
“啥玩意兒?”宋丹讀小學,文化水平還不能理解他這句形容的話,她伸出手來模仿着比劃,“這樣,這樣,這樣,慢吞吞的,跟我們音樂老師跳舞似的。”
“啥跳舞不跳舞的,在磨叽啥呢。”劉小妹從廚房裡出來,把碗筷放到桌上,桌上已經擺了一大盆餃子,“快洗手來吃餃子。吃完餃子跑年的小孩兒該上門了。”
宋丹一聽,扭頭催促妹妹們:“待會兒吃快點。”
宋雨妮問宋冰:“讓玮玮去麼?”
宋冰低頭問兒子:“玮玮想不想去?”
舊年翻篇,新年伊始,宋玮玮今年二月過四歲的生日,現在也算是四歲了,足吃足喝的養育下,曾經發育不良的小孩已經跟一般四歲小孩沒什麼區别。宋玮玮問:“去哪裡?”
宋丹搶着答道:“去别人家裡拜年。好多人一起走,能收到好多種不一樣的好吃的。弟弟跟我們一起去吧。”
宋玮玮搖頭,“我不去。”他撲進宋冰懷裡,抱着宋冰,臉貼着宋冰的衣服不動彈。
劉小妹看着這對父子發愁,“這可真是像了你了。你小時候就不愛往别人家裡去,你兒子也這樣。大過年的,就圖個熱鬧麼,你們偏跟别人不一樣。這孩子長大了還像你那可咋整呢!”
宋冰把宋玮玮抱到腿上,夾了幾個餃子到小碗裡,讓他自己吃。“吃餃子吧。吃完了我去那邊走一趟。”
說到那邊,氣氛總是有點沉悶的。劉小妹拉下了臉,宋雨妮想了想也沒啥好說的,反正她去不去拜年那邊都不會給她好臉色,可憐她仨孩子打生下來起就沒見過姥爺和前頭舅舅們的紅包長啥樣,這也就是她親爹能做得出來了。
吃過早頓餃子後,宋冰去地窖裡扒老白菜葉子、剁蘿蔔土豆,裝滿一手推車車鬥後,推着手推車去鵝棚裡喂食。
主要飼料是苞米粒兒,改善口糧就是這一車鬥蘿蔔土豆白菜,近千隻鵝“嘎嘎嘎嘎”叫着紮堆搶食,宋冰把空了的手推車放到棚外,拿來草叉,把鵝棚地上混合了鵝糞的麥稭扒拉到一堆,叉出棚外去,爬上梯子從閣樓拿新的麥稭重新在地上鋪一層。
鵝棚裡的活兒幹完,宋冰回到院子裡,裝了一手推車木頭塊兒,推着進暖棚。給暖棚爐子添柴加火是每天早晚都要做的,添柴前,要把爐子裡頭燒完的灰扒拉出來,空氣湧進爐膛,即将燒盡的木頭亮起最後的絢爛火光,新的木頭塊兒及時塞進去,接過它的火力,油脂在木頭中沸騰,很快,爐子裡大火熊熊燃燒起來。
宋冰給四個爐子添了柴,火焰散發的熱量在提升玻璃棚内的溫度,當棚内溫度達到零上十五度時,宋冰用木頭塊兒把爐膛塞滿,關上爐門,接下來隻需要讓它們靜靜的燃燒,等到晚上再來添一次柴。
暖棚裡的菜柿子長的不太好,其他大部分還過得去,長的最好的是菠菜,其次是生菜,一茬茬撇葉子又一茬茬長,吃不過來了。
宋冰在菜地裡摘菜,菠菜連根拔,茼蒿、韭菜割茬兒,芹菜、生菜、烏白菜撇葉子,這些是再不收就要老了的。胡蘿蔔還沒長成,莴筍、卷心菜也不着急。
幹完活了,宋冰出門去宋慶平家拜年,就是做個面子功夫,禮物是一斤糖一瓶散稱的白酒,進門沒說兩句話就出來了,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分鐘。
宋慶平有話對他說,腹稿還在心裡沒念出來呢,宋冰人已經走了。
大年初一中午,宋冰家又是一頓餃子,桌上另有翠綠綠水靈靈的生菜、芹菜、烏白菜一大盆。
“咔嚓、咔嚓……”
宋冰面不改色啃着翠生生的菜葉子,嫌味道淡了就蘸點醬。桌上宋丹嘴巴嘚啵嘚啵在說今天跑年在誰誰家得了什麼糖在誰誰家得了棗,宋夢着急的補充,努力跟姐姐搶話說。宋菁嘴皮子沒姐姐們沒利索,搶不過話,隻能埋頭苦吃,不時“嗯嗯”附和。
晚上沒吃餃子了,吃的大饅頭配酸菜炖魚,取一個‘年年有餘’。
初二一家人在家待着。
初三,宋冰和宋雨妮去七公家拜年,今年也沒帶孩子,七公準備的紅包沒送出去,老人家不高興了,掉光了牙的嘴說話含糊,硬是把紅包往宋冰兜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