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很快給出了答案:半年後。
龔文玉心裡那叫一個激動啊!簡直是天助我也!
完全沒必要去縣城折騰店鋪了啊,在家開個小賣部既能打掩護,又方便直播,還能幫忙幹農活帶娃,簡直是一舉三得嘛。
激動之餘,她又冒出了一個問題。
既然半年後就能通公路,怎麼現在毫無動靜呢。
參考隔壁村的情況,村裡的公路就是最基礎的碎石泥土路,人力充足的情況下修起來倒是快,三四個月就能修好。
現在還沒動靜,就說明上面還沒拍闆這件事,但肯定有意向了。那麼,村長很可能是知道這事兒的,隻是還沒最終确定就沒往外說。
龔文玉倒不是懷疑系統,但她還是想在現實裡确證一下,确保萬無一失。
她一個未成年女娃子,跟村長問這種大事會顯得很奇怪,而且未必能得到實話,這就不得不找老同學何中勇幫忙了。
小年這天,冒水溝村人人喜氣洋洋,一大早祭拜完竈神後,家家戶戶都去八隊的河邊湊熱鬧了。
龔文玉一家三口帶着魚皮花生也早早地去了,就為了占一個比較好的位置賣東西。
一隊離八隊最遠,再早也早不過八隊的人,龔文玉沒能占到最好的位置,索性找了一處陽光最好的位置坐着,曬着暖和。
來河邊賣東西的人還不少,打眼一看就跟個小型集市差不多。
有賣米賣菜的,也有賣幹貨的,都是沒有加工的初級農産品,看的人多,買的人很少。
隻有龔文玉賣的是加工過可以直接吃的零食。
捕魚的船隻還在河裡作業,小年輕們把這當成了相親會,一看就是把自己最好的衣服穿了出來,三三兩兩擠作一堆,說着一些暧昧不清的話語。
龔文玉把一部分魚皮花生擺在了一個小簸箕裡,打開其中一包作為試吃品。
一但有帶娃的路過,她就厚着臉皮吆喝一聲。
“酥脆好吃的魚皮花生,要嘗一下嗎?”
見女兒這麼大方地吆喝,王秀蘭心裡有些意外,她自己都不好意思吆喝呢。在她印象中,以前女兒性格是比較内向的,人多的時候話都不怎麼說,也正因為這樣,他們一家回娘家的時候,女兒并不很受待見。
小寶見姑姑這麼吆喝,覺得好玩兒,也跟着喊。
大人對龔文玉的吆喝無動于衷,但見一個小孩兒吆喝,就會停下來看一眼。
這一看不得了,小孩子見了新鮮玩意兒就想試試,既然能免費試吃一顆,不吃白不吃啊。
村裡人大多愛貪點小便宜。
第一個駐足試吃的是小寶的同學,住在八隊的一個孩子,他爸去捕魚了,他媽帶着他在河邊瞎轉悠,這裡聊聊天那裡吹吹水,忽然聽到熟悉的聲音,循聲望去就看到了自己的同學在賣東西呢。
小寶的同學試吃以後,覺得新鮮又好吃,他從來沒吃過這種叫魚皮花生的東西,跟酥心糖味道不一樣,但也怪好吃的。
他吃了一顆還想再吃。小寶卻是眼疾手快地阻止了他,義正言辭道:“一個人隻能試吃一顆,還想再吃就隻能買了。”
這可是他姑姑做來賣錢的,掙錢了他才能繼續讀書,他都舍不得多吃呢。
小寶這孩子關鍵的時候真頂用,饒是龔文玉厚臉皮,也不是很好開口不讓孩子再拿,怪尴尬的。
她笑眯眯地摸了摸小寶的頭以資鼓勵,對他同學的家長道:“一包一毛錢,過年買給孩子嘗個鮮嘛。”
小寶的同學晃着他媽的手,求他媽給他買一包,“就一包,買一包吧,我想吃,這個好吃,分你一半還不行嗎?”
這裡的動靜吸引了路過的人,紛紛過來看熱鬧。有人駐足圍觀就有了廣告效應,漸漸地人越圍越多了。
“這賣的什麼啊?”
龔文玉:“魚皮花生。”
有人調侃:“魚皮在哪兒呢?”
小寶來勁了,這題他會啊!便給問這個問題的人耐心解釋,原封不動把他姑姑昨天說給他的說給了那人。
“不就是花生嗎,有那麼好吃?”
龔文玉遞給她一顆,笑道:“您嘗嘗。”
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小寶同學的媽終于受不了兒子的哀嚎了,掏出一毛錢買了一包走人。
第一單就這麼成了。
嘗過的人,一半買了一半沒買。從他們的表情看,不買也不是因為不好吃,隻是到底還是舍不得花那一毛錢,想着自己回家做。
他們以前不知道花生還能做成這樣,看到了龔文玉的東西就知道了。
魚皮花生不是什麼很難做的零食,被人學了去是早晚的事,龔文玉也就隻打算賣這一次。
明年的這個時候,不出意外的話,她根本不需要來這裡擺攤掙錢。
臨近中午,捕魚的船要回來了,來河邊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别是帶娃的。
經過一上午的發酵,龔文玉的魚皮花生已經傳開了,稍微寬裕一點的家庭都慕名而來給孩子買了一包。李濤媽照顧鄰居生意,大方地買了兩包,一包給兒子,一包自己跟老公吃。考慮到李濤和小寶是好朋友,龔文玉又贈送了一包給李濤,可把孩子樂壞了。
“文玉你可真是個大方人,我就不跟你客氣了哈。”李濤媽感慨,“沒想到你不光讀書行,廚藝也這麼好啊,聰明人真是做啥都做得好。”
龔文玉謙虛道:“哪裡哪裡。”
王秀蘭則是笑開了花兒,受女兒影響,她現在也會吆喝了。